|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壓得成膠囊,2012,皮鞋很忙!” “以后要是想吃果凍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 老酸奶和果凍使用工業明膠疑云還未消散,“毒膠囊”突然橫空出世,網民們用如此自嘲的方式表達著憤怒和無奈。 幾年前的“明膠珍珠奶茶”、“皮革奶”舊賬也被人重新翻出,帶著新傷舊痛,人們紛紛談“膠”色變。 生活就像一堂堂生動的化學課,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一下這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工業明膠。 臭皮鞋如何變明膠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們梳理出一條“臭皮鞋”搖身一變成為亮晶晶的“食用明膠”的加工鏈條: 石灰浸泡 先把成袋的生石灰加水攪拌,倒進放置皮革廢料的水泥池,泡三五天。 多次清洗 把經過石灰浸泡的皮子撈出來,放進洗皮池里,用洗皮機反復清洗。通常攪拌三四個小時后,原本又臟又硬的廢皮革就變得干凈、柔軟了。 強酸浸泡 再放入另一個池中,加工業鹽酸再次浸泡。通過工業強酸堿中和脫色。 熬煮融膠 經過石灰、清洗和鹽酸處理后的皮革和新鮮的動物皮原料接近。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技藝的進步,熬出的膠質越來越白,好的膠稱為“亮膠”。接下來工人將這些皮料,置入大口鍋爐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個小時之后,皮革廢料中的膠質成分便融入了水中,形成膠液。 冷卻漂白 然后,再把含有膠質的水抽到露天一個個敞開的鐵盆里,自然放涼,在冷卻的過程中,還要對含膠的水進行美化處理———加入雙氧水殺菌、漂白,這樣處理的膠質就變得相當漂亮了。 晾曬粉碎 再經過一晚的低溫冷卻,鐵盆里的水就會變成一塊塊亮黃或深黃的柔軟的膠狀物,工人隨后把它們分割,晾曬成膠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機里打碎。到此為止,皮革下腳料就搖身變成了亮晶晶的明膠顆粒了。 明膠之前世今生 按用途分為藥用明膠、食用明膠、工業明膠,老百姓家中熬骨頭湯冷凝后,湯的表面會呈現出清澈透明微微有琥珀色的凍狀,這東西其實就是明膠 老百姓家中熬骨頭湯冷凝后,湯的表面會呈現出清澈透明微微有琥珀色的凍狀,這東西其實就是明膠。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動物的骨、皮、肌腱、膜等結締組織或表皮組織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膠原由多種蛋白質組成,是制成明膠的主要成分。 廣東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副教授胡海梅博士說,人類提取使用明膠已有千年歷史,早在大約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一帶的人們就已從含膠物質制得皮膠,在埃及壁畫中有表示皮膠制造技術及其應用的圖,而且在金字塔中甚至找到過皮膠的樣品。 明膠作為一種工業規模化生產是從法國開始的。1818年,里昂獸醫學校Cojgnet教授開設明膠工廠,發展明膠的工業生產并開始出口業務。從此,明膠生產開始在世界各地出現。 明膠按用途分為藥用明膠、食用明膠、工業明膠。從胡海梅提供的相關資料中記者發現,明膠尤其是食用明膠,有著我們想象不到的優點。 食用明膠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護膠體,乳化力強,進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漿等蛋白質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從而有利于食物消化。 酸奶、果凍等食物里都會有食用明膠,就是因為其有吸水性強、粘度高的理化特性,再加上是一種無脂肪的高蛋白,不含膽固醇,食用明膠就成為了一種天然營養型的食品增稠劑。 因為擁有凝膠性、固水性、粘結性和溶解性等多種特性,令明膠在醫藥行業有廣泛的用途,其中最主要的有硬膠囊、軟膠囊、代血漿和包衣等。 隨著生產工藝不斷改進,質量不斷提高,人們逐漸意識到明膠的安全性問題。“美國人首先對食用、藥用明膠中重金屬的含量限定進行法律規范”。胡海梅說,自1906年起一種較詳細的食品及藥物相關法規開始發揮作用,其中有關于砷、二氧化硫的限量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