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交通系統究竟能帶來多大益處?城陽區先行一步,投資520萬元對城區主干道——正陽路進行智能化改造,運行四個月來效果良好。 ????城陽交警部門綜合測算對比結果顯示,智能交通系統啟用后,正陽路3.7公里路段車輛通行量提升了30%,交通事故降至原來的兩成。這條道路智能化的結果,有多少“樣板化”意義? ????正陽中路“試水” ????從春節前開始,經常駕車途經城陽區正陽中路的居民都明顯地感覺到,這條擁擠的道路,突然變得暢通起來:每行駛到一個路口,綠色信號燈像摸清了駕車者心理一樣,總是先行亮起。 ????其實,大多數駕車者只是感受到了道路順暢,并不清楚是智能交通系統發揮的作用。 ????城陽交警大隊教導員王慶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市內四區相比,城陽區道路擁堵狀況要輕很多。不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陽區機動車保有量也是連年攀升,目前已達10萬輛以上,加上很多途經外地車輛,轄區幾條主干道交通壓力與日俱增。 ????按照一般思維方式,新建或拓寬現有道路,增加道路資源量,是最簡單明了的做法。但最大限度地挖掘現有道路潛力,提高利用率,更切實可行。2010年,城陽思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決定先對城區主干道——正陽中路下手,待積累經驗后推而廣之。2011年,城陽交警等部門對正陽中路各路口車流量、流向特點反復調研后,制定了正陽中路智能交通信號系統改造方案,經交通規劃方面專家組論證,當年9月招標實施,11月底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總投資520萬元。 ????王慶杰介紹,正陽中路智能交通系統改造,屬一期工程,建設范圍東起青煙路西至河城路,路段全長3.7公里,共有交叉路口15處,原有信號燈路口共7處,為單點定周期信號機,不能根據各方向車流量自適應智能控制放行時間,也不能在后臺對路口進行聯網控制。改造項目包括對原有7處有信號機的路口,和其余的8個路口(含人民廣場),全部安裝智能信號機,在路口各方向埋設地下感應線圈,實時檢測交通車流量,并發至指揮中心,經中心分析、方案優化后將指令下達至各路口信號機,從而實現智能化交通控制。 ????從西到東一路綠燈 ????智能交通系統運行后,交警部門調研分析顯示,平峰期全路段車輛平均行程時間 (車速保持時速40-50公里),由原來的10分鐘左右縮短為7分鐘,縮短30%,路口平均排隊長度由15米減少為12米,減少20%,車輛通過該路段平均停車次數,由改造前的3.7次減少為2.9次,減少21.6%,通過該路段的機動車數量由原來平均每天2萬輛次,增加到2.6萬輛次,提高30%。 ????正陽路、黑龍江路、S209交匯處大轉盤路口,是貫穿城陽區東西向和南北向的交通樞紐,尤其是高架橋限行后,大貨車全走橋下,導致轉盤處車流量大增,且大貨車走步慢、轉彎半徑大,嚴重影響了轉盤內車輛通行效率,加之高架橋下橋墩密集,無信號燈控制,各進口車流與出口車流相互交織,個別車輛爭道搶行,高峰時段路口擁堵嚴重。 ????對此,有關部門在大轉盤路口安裝了信號系統,并專門成立信號優化小組,對車流量進行充分統計、調研和分析,經過兩輪調整和優化,目前,正陽路通行車輛在此一個信號周期即可順利通過,其他方向的車輛最多兩個信號周期也可通過。 ????智能信號燈的使用,也使環島內車輛行駛秩序得到保障。以前該路口每月至少要發生20多起車輛刮擦事故,現在最多只有四五起;以前全天都要有1至2個警組在此值勤,現在值勤交警只需在高峰時間備勤即可。 ????采訪結束已是上午11點多,記者駕車來到正陽中路,再次體驗智能交通系統帶來的效果—— ????按照40多公里的速度,先從區政府西側開始,東向西駛往大轉盤處,一路經過五處信號燈路口,只有一處在路口略微停留,其余全部是綠燈。繞大轉盤過程中,東西向為綠燈,一次通過;繞回后車由西向東,在橋下位置遇紅燈停留一次,幾輛南向北行駛的大貨車匆匆駛過,隨后一路向東,直到區人民廣場東側,均是一路綠燈。 ????智能化須由點及面 ????采訪中獲悉,智能交通系統控制范圍越大,需要的技術手段就越復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城陽區到市南區,有好幾條道路可選擇,如果一出發,路邊電子誘導牌就顯示每條道路擁堵狀況,給出最佳選擇路線,行駛時間肯定會大大縮短;如果選擇的這條路上突然出現交通事故,造成擁堵,車載導航系統或路邊電子誘導牌及時提醒,并給出繞行路線,無疑可減少路上等車時間。到達目的地之前,如果誘導牌能提前告知停車位情況,轉來轉去尋找停車位的時間也可節省。試想一下,一輛車原先需占用道路資源20分鐘,在智能交通系統提示下只需15分鐘或更少時間,那么,同樣的道路資源就可容納更多的車輛,交通狀況肯定會大大改善。 ????這種理想的狀況單靠幾條路智能化改造顯然不夠,必須在更大范圍內實現道路智能化管理管制。據悉,從今年起,青島市區也將啟動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目前項目論證正在進行中。 ????當然,智能交通并非萬能。有關專家表示,智能交通系統只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道路資源潛力,當車輛達到飽和時,擁堵仍然不可避免。說到底,城市交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城區道路規劃建設要有超前意識,交通管理要引入先進信息技術,車輛行駛要遵章守則,行人過馬路也要有安全意識,只有這些環節協調一致,未來城市交通才能進入良性循環。 ????新聞延伸 再投800萬改造長城路 ????520萬元投入提高了30%的通行率,交通事故也大大降低,這顯然是一筆非常劃算的投資。據了解,城陽區已制定新的智能交通建設規劃:五年內,主城區主要道路全部納入智能交通系統。今年預計投資800萬元,對南北主干道——長城路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城陽區東西向和南北向主干道協調控制,并為全城區域信號控制、整體智能交通系統打下良好基礎。 ????據介紹,長城路智能化建設仍包括改造沿線信號機,增設車輛檢測系統,實現信號自適應和后臺聯網控制,通過車流檢測系統采集實時流量、車速,為后期交通路況計算和信息誘導發布提供數據支撐。目前,項目可行性論證已基本完成,3月底前將完成立項審批,4月下旬之前完成項目招投標,5月中旬開工建設,11底完工并投入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