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口路康居公寓、河馬石公共租賃住房小區、百通重慶花園經濟適用房小區、太平洋心怡公寓限價商品房小區……隨著一個個保障房小區的陸續交付入住,也圓了一個個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夢。記者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獲悉,自2007年我市啟動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五年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規模、資金投入和保障居民家庭數量,都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保障性住房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已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15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住房保障覆蓋面已經達到15%。新三年住房保障規劃去年年初已啟動,預計至 “十二五”末,我市的住房保障覆蓋面將超過20%。 啟動新三年住房保障建設 為切實解決好群眾住房問題,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政府有所作為、重點保障低收入家庭、城市土地出讓收益回饋民生”三個基本理念,把住房保障工作作為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連續五年將住房保障工作納入為民辦好的實事之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得到解決。我市建立健全了以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和商品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基本實現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格局。其中,廉租房面向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經濟適用房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公共租賃房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中等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購買限價商品房改善其住房條件;高收入家庭住房問題通過房地產市場調節解決。 “自2007年以來,我市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在全國率先編制了住房保障發展規劃,至今已先后啟動實施了兩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08-2010年第一個住房保障三年規劃內,市區內3.5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基本得到解決。”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陳培新說,2011年啟動了第二輪三年住房保障規劃(2011-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建設計劃由上一規劃期開工建設2.4萬套增加至6萬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規劃期的3.5萬戶增加至6萬戶。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已通過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15萬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住房保障覆蓋面已經達到15%。預計至“十二五”末,我市的住房保障覆蓋面將超過20%。在我市實施第二個住房保障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2011年,國家和省下達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目標為22460套,截至目前,我市已在33個項目中落實23950套保障性住房房源,并于去年6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去年一年開工的2.39萬套房源,接近于我市首個住房保障規劃期三年(2.4萬套)的建設總量。 住房保障走在全國前列 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陳培新表示,五年來,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資金投入、保障數量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保障性住房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我市住房保障多項工作走在了全國同類城市前列,主要體現在五個“率先”:一是率先制定并實施了2008-2010年住房保障發展規劃,明確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標任務、政策措施;二是率先將保障方式由發放貨幣補貼為主轉變為實物保障為主,符合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條件的家庭將全部實現實物保障;三是率先建立健全了公共租賃住房制度,重點解決“夾心層”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四是率先全面實施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按照建設用地不同性質,分類確定配建比例,實現了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布局,方便了被保障家庭居住和生活;五是率先開發應用了住房保障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了市、區、街道信息化聯動管理,公安、民政、社保、公積金等部門數據共享,為科學決策提供了基礎性依據。 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受到了上級充分肯定,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高度評價。2010年6月11日,在全國公共租賃住房工作會議上,我市介紹了經驗做法;住房城鄉建設部6次在全國會議上推薦我市做典型發言。市領導兩次受住房城鄉建設部邀請,參加中央電視臺有關住房保障工作訪談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