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新聞網1月5日訊 紛繁的2011已經過去。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市在環保領域究竟發生了哪些大事?記者為您進行了盤點。其中包括,公安交通等4部門聯合執行的汽車尾氣污染防治行動截至目前已淘汰萬輛,我市2011年環境監測使用PM2.5規則可更加嚴謹的檢測我市空氣質量狀況,投資3800萬元的青島市環境安全應急指揮中心也已竣工。 “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大行動”淘汰萬輛車 2011年,市環保局聯合公安、交通、工商等14個部門在全市開展“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大行動”,旨在通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方式,動員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市民積極投入到汽車尾氣污染污染防治行動中。 截至目前已淘汰1萬輛,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000噸;實行源頭控制,在全市推廣國Ⅲ標準車用油品,新增車輛執行國IV標準;嚴格執法,通過路查、年檢、停放地抽檢和有獎舉報,查處無環保標志車和黑煙車3910輛,責令4萬輛排氣超標車輛維修治理,市區道路上行駛黑煙車同比減少70%以上;出臺油氣污染治理補助政策,年底前將有6座儲油庫、70座加油站、90輛油罐車完成治理,超額完成治理任務,每年可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約900噸,回收汽油約810噸。市區空氣中氮氧化物濃度近年來首次實現了下降,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同比增加25天,汽車尾氣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青島環境檢測使用PM2.5標準 建成首個灰霾監測站、登灜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 青島市首個灰霾監測站建成并投入試運行,配置了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PM1(超細顆粒)、揮發性有機物、有機碳、元素碳、氣溶膠粒徑、黑碳、大氣穩定度儀等灰霾監測專用儀器,彌補了全市在灰霾監測方面的空白,有利于全市在研究城市大氣灰霾、細顆粒與超細顆粒、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來源、成因與轉化機理,更好地分析潛在的環境風險,摸清污染來源,為構建區域性灰霾監測網絡和預測預警系統奠定了基礎。 建成登灜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并順利通過驗收。該監測站具備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及超大流量氣溶膠、氣碘、干濕沉降物等采樣功能,可以全天候24h監測所在區域內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數據通過網絡專線直接上報環保部數據中心。 重點控4條、市控22條污染河流 河流超標實行“零容忍”工作機制,建立了河流“超標即應急”制度,發現超標即刻啟動應急程序,下達督辦單,組織區市(分)局巡查和調查,運用“快速溯源法”,24小時內鎖定污染源,查明原因,向市局做出報告。 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開展加密監測,盡快恢復斷面水質達標。對重點污染企業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對可能造成超標影響的企業進行限產限排。截止10月份,省控4條污染河流水質同比得到較大改善,按照省廳通報數據,前10個月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6.4%和67.1%。市控22條主要污染控制河流截污治污得到明顯的成效,預計年底將全部實現達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