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0月2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本防衛省2012年度預算概算要求塵埃落定。除了東日本大地震災后復原和重建相關費用,概算要求總額達4803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988億元。
除了天價預算,時隔18年,日本防衛省再次提出擴編方案,要求增加109名陸上自衛官。再次舞劍,日本意在何方?
時隔18年日本自衛隊再次擴編 違背“逐步裁軍”承諾
“為強化日本西南諸島的防衛力,防衛省將購地費用等15億日元列入了概算要求。此外,時隔18年,日本防衛省再次提出擴編方案,要求增加109名陸上自衛官。”上面的信息來自日本共同社提供的新聞。這條新聞中,共同社還提到,日本陸上自衛隊的擴編理由為:應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購地、防范核威脅,理由冠冕,卻難掩自衛隊擴編與“逐步裁軍”承諾的矛盾。而在路透社的稿件里,我們發現了這樣一段被日本共同社有意無意遺忘的內容:
日本防衛省的購物清單包括了:1190億日元的驅逐艦,565億日元的潛艇,4架新一代戰斗機,第一批用來替換服役多年的F-4戰機的40架新戰機。
日本計劃在12月前選定他的新一代戰機。這三種機型都可能入選。波音的F/A-18超級大黃蜂,洛克希德?馬丁的F-35聯合攻擊戰斗機和由歐洲戰斗機公司制造的臺風戰斗機。
驅逐艦、潛艇、戰斗機,這些同樣位于預算中的名詞,似乎更能體現這紙報告的實質。一經公布,在日本國內也激起不小漣漪。中央臺駐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預算公布后,有專家評論說,從必要性和優先度考慮,是海、空、陸的順序。因為日本在本土作戰的可能性比較小,陸軍實際上已經處于從屬地位,同時日本在海外的活動和周邊地區的防衛也是以海空的戰斗力為主體的,所以削減陸軍的預算并增加海軍空軍的預算是必然的。
而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則評價,預算內容意圖表達十分明確。
梁永春:要說主要特點一個是要求加錢一個是要求加人,我們知道野田佳彥當選首相之前是日本的財務大臣,在日本國庫還有多少錢該怎么花錢他應該最清楚,所以他最近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當前日本最大的危機就是財政危機。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日本絕大部分政府部門明年都要削減1/10的開支,而我們現在看到,日本防衛省的預算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比今年增加了0.6%,那么這就是一個風向標,他表明這一屆日本政府即便是在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的雙重打擊之下也仍然要大力加強軍事力量的建設。所以我們可以預計野田佳彥對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等等鄰國的外交政策仍然將是以強硬為主基調的。
防衛大綱4度修改 梁永春:越來越富進攻性
同樣的白紙黑字,隔海相望的兩國,看法似乎大不相同。駐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說,此刻的日本國內,更多的是支持的聲音。
黃學清:一些日本民眾的反應是,應該在裝備方面增加更多的費用,新的預算很多都是軍人費用、維持方面的費用,并沒有多少購入新型武器的費用。也有不少民眾認為,就像發生地震和海嘯一樣,日本與周邊國家發生摩擦的情況也隨時可能發生,需要增加國防預算來以防萬一。
采購武器、自衛隊擴編,一份預算亮點眾多,用力是否過猛?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解釋,日本防衛省這一預算,與其去年底通過的新《防衛計劃大綱》高度吻合,用力雖不小,但并沒有跳出制度框架。
劉江永:根據日本在2010年12月末通過的防衛計劃大綱在未來五年都是要把靠近中國、日本的所謂的離島,還有就是釣魚島附近也要加強日本自衛隊的部署。根據去年年末通過的防衛計劃大綱,它的整個防衛戰略的重點開始進一步明確的指向了西南方向,實際上我認為主要是針對中國的,這一次在預算當中明確的撥款就證明了這是按照防衛計劃大綱在一步一步的去落實。
劉江永所說的“劍指中國”的局面,并非古而有之。作為決定日本軍隊和國防政策走向最重要的文件之一,《防衛計劃大綱》至今已經歷4次改變。
防衛計劃大綱4次改變:
1976年,日本制定首個《防衛計劃大綱》,將前蘇聯作為假想敵,為抵御其進攻而在北海道及全國各地比較均衡地部署軍隊和重型火炮;
1995年,日本對“大綱”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對防衛重點作出了一些調整;
2004年12月10日,日本第三個《防衛計劃大綱》出爐,中國和朝鮮正式成為新的軍事重點;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內閣通過了第四個《防衛計劃大綱》。大綱明確提出,針對與中國接近的日本西南島嶼,要進一步加強日本的防衛力量。
從前蘇聯,到中國和朝鮮,再到接近中國的日本西南島嶼,日本的目標步步縮小。但軍事觀察員梁永春坦言,“中國”絕非日本防衛省預算如此寫就的原因。
梁永春:按照日本和平憲法的精神,日本的國防政府應該是專守防衛,本土防衛,而日本去年通過的新版防衛計劃大綱明確提出要加強所謂的機動防衛能力,所以現在這些先進的艦艇和飛機的采購都是在忠實貫徹著這個思想。我們知道日本和中國、韓國、俄羅斯等等周邊國家都有島嶼領土的爭端,這樣的背景之下,日本大量采購面向海外作戰的武器,這就表明日本的防衛政策顯然是在越來越富有進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