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日,不少患兒仍在接受進一步治療。 本報記者 胡躍東 攝 本報臨沂9月4日訊 (記者 郇恒吉 胡躍東) 3日,在(山東)臨沭縣人民醫院小兒科病房,29名不同病癥的孩子在輸液時出現高燒、畏寒發抖等癥狀,經退燒治療后,病情才趨于穩定。4日,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這些孩子都用過同一種氯化鈉注射液。臨沭縣藥監部門初步懷疑為藥品不良反應。 4日上午,在臨沭縣人民醫院小兒科病房,談及3日孩子輸液后 家長王濟娟告訴記者,2日上午10點,她的孩子因肺炎入住臨沭縣人民醫院。“3日上午,護士根據醫生開出的藥單給孩子安排輸液。輸完第1袋,孩子還沒事,換到第2袋時,孩子便大哭不止,還出現發抖的情況。”王濟娟說,她立即讓護士停止輸液,當時測得的孩子體溫升至38.5℃。 “孩子才6個多月,燒成這樣真讓人害怕。”王濟娟說,當時,病房內其他3名嬰兒輸液后也出現了發燒癥狀。 據臨沭縣人民醫院小兒科護士長鐘景芳介紹,從3日上午8點57分發現第一例發燒患兒,隨后又相繼有10多名孩子輸液后出現高燒、畏寒發抖癥狀,經統計,當天小兒科出現此癥狀的共有29例。醫院第一時間對這些患兒進行了退燒治療,至3日下午2點,患兒體溫均降至37.5℃以下,病情趨于穩定。 該院副院長鄭淑欣告訴記者,經科室業務人員與藥監等相關部門篩查,初步懷疑患兒發燒與輸入的250ml氯化鈉注射液有關。“我們已對這一批次的注射液進行了就地封存,并組織藥劑科工作人員到其他科室進行調研,發現這一批次的注射液在其他科室使用時未出現不良反應。”鄭院長說,他們已將情況反饋給注射液生產廠家。 臨沭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站負責人表示,初步篩查出的注射液已被查封并送到臨沂市藥監部門做進一步檢驗。對于兒童輸液后出現發燒等癥狀,他們初步懷疑是藥品不良反應的結果。 O患兒遭遇 眼瞅著要出院輸液后又病了 臨沭縣曹莊鎮的琪琪滿月沒幾天,因患了黃疸到臨沭縣人民醫院就診,治療幾天后病情好轉,9月3日本該是她出院的日子,出院手續都辦好了。但3日上午,輸最后一瓶液時卻出現了意外。 “眼瞅著再輸兩分鐘就結束了,正準備抱著孩子回家,孩子臉色卻突然發紅。”談起女兒的遭遇,琪琪的媽媽趙女士顯得非常心疼。趙女士說,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女兒的體溫由37.3℃上升到了38.7℃。經緊急退燒,孩子的情況才穩定下來。 “孩子太小,哪經得起這么折騰?我孩子到現在精神還不好,一直在睡覺,連奶也不吃。”4日,趙女士心疼地說。 (郇恒吉胡躍東) 縣藥監局: 最快今日出報告 4日下午,臨沭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站的劉云飛站長告訴記者,目前患兒輸液后出現發燒癥狀的情況,還在調查階段。 “我們首先按照規定將此次懷疑出現問題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了查封,然后再進行相關檢驗,并把樣品送至市藥品檢驗所,目前檢驗結果還沒有出來。”劉站長說,檢驗報告最快將于9月5日拿到。劉站長說,他們初步懷疑這種情況是藥品不良反應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