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島膠州灣隧道收費口排隊的車輛 ????核心提示 ????膠州灣隧道開通后,方便了青島和黃島兩地市民的往來,每天進出隧道收費站的車輛也多了起來,特別是到了周末,膠州灣收費口排起了汽車“長龍”。記者采訪時發現,人工收費通道上車流不斷,到了高峰期和周末,進出口兩個方向甚至“卡殼”,然而只需兩三秒鐘就可快速通過的ETC(不停車收費系統)通道上,通行車輛卻寥寥無幾,呈現出了收費站一邊“忙死”一 現狀>>> ETC口一小時過一輛車 昨日13時左右,記者在膠州灣隧道收費站看到,來往青黃之間的車輛絡繹不絕,其中不少掛著外地牌照的車輛,收費通道上電子語音系統報價的聲音此起彼伏,雖是中午,但是通行車輛也不少,收費人員輪流吃午飯。然而記者注意到,出入的4個ETC通道上,除了川流不息的公交車外,極少有私家車通過,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只有一輛私家車經過ETC通道進入黃島。 14時左右,記者注意到一輛濟南牌照的私家車從黃島方向駛來,剛接近ETC通道口,立刻響起了“滴滴”的警示音,司機無奈掉頭轉入人工收費通道。“我以為有了這個電子標簽,只要有ETC通道就可以通用。”司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安裝了車載電子標簽,可是沒想到與這個收費口的不相兼容,沒辦法他只能去人工收費口。記者觀察發現,不少車輛開到ETC通道卻又倒出來拐向人工收費通道,原因都是所裝系統與膠州灣隧道所用系統不兼容。 目擊>>> 遇高峰一邊忙一邊閑 “開通這半個月來,ETC通道通行車輛相對而言不是很多。”收費站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隧道開通后車流量很大,旅游觀光的居多,不少人都是拿著免費體驗券來的,到了周末車流更大,收費口常常要排起長隊。“收費站中間位置的幾個通道車流最大,我在崗的12個小時里,最多時通行車輛達到1500車次。”這名工作人員介紹說,使用ETC通道的目前還不多,上下班高峰期時稍微能多些,據他估計,從昨日上午7時到下午1時,青島到黃島入口的兩個ETC車道通行的私家車也就百輛左右,基本都是公交車在用這個通道。 “到了周末車多得都忙不過來,一個字就是累。”另外一名收費站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上班就是12個小時,中午只能輪流吃飯,平常能稍微好些,到了周末或者是大霧天氣,大橋、輪渡不通時,車流就積壓到隧道這邊來。一天一個工作人員收費就能三四萬元,找錢數錢就夠忙的了,可是ETC通道卻在那閑著,通行車輛寥寥,他們倒希望ETC系統能充分利用起來,還可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 【調查】 系統不兼容 “冷”了市民心 人工收費通道排起長隊,而ETC通道卻冷冷清清,有了便利通道卻不用,這是什么原因?“我不經常去黃島,偶爾有事才去一趟,也沒必要去花錢去安裝專門的設備。”記者在現場采訪時,住在四方區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這套ETC系統安裝后只能在膠州灣隧道收費站用,走高速或者過膠州灣大橋都沒有用,裝了以后使用的頻率很少,還不如每次交錢算了,卡放在手里還容易掉了。 車主費先生費解地說,之前他經常開車到外地,在山東高速推出了ETC系統后,他覺得挺方便就安裝了一套,在一些設有ETC通道的高速收費路口,使用這一收費方式還挺方便,開發區也是他的業務范圍區,也要經常往來奔跑,膠州灣大橋收費站可以使用這一系統,可是膠州灣隧道使用的ETC卻是另一套設備,之前辦理的魯通卡沒有用,這樣他就要在車上安裝兩套車載電子標簽,再辦一張琴島通,實在是太麻煩了。 “為什么兩套電子收費系統不能統一起來,這樣不是更能方便市民嘛!”車主鄒女士說,ETC通道的設立可以替代更多的人工收費窗口,大大提高車輛通行效率,減少擁堵,可是目前卻都閑著,這不是資源浪費嘛!車主姜先生說,如果要常常走隧道,儲值卡里充個三五百元用不了多久就得充,充多了又擔心卡掉了心疼,而且把一大筆錢預付到卡中實在不合算,還不如用現金,頂多就是耽擱點時間。 鏈接>>> ETC系統使用率不高 針對目前膠州灣隧道ETC通道的使用情況,相關方面表示目前沒有做出過統計,具體數據記者無從知曉。 不過,記者從市高速公路管理處了解到,在所轄4條主要高速的5個收費站上開通ETC通道,可以緩解人工收費窗口的通行壓力,青銀高速青島東收費口是進出青島的主要通道,收費站日均車流量3.7萬車次左右,而使用ETC通道的車輛達到4100余車次,達到10%以上,利用率還不是太高。有關工作人員表示,這一系統還在試用階段,還在逐漸推行,將來可以代替更多的人工收費窗口,加快車輛通行速度。(記者 吳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