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圣”寶塔山 ????寶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紅色記憶之旅”車友們抵達延安參觀的第一站就是寶塔山。邢志峰攝 ????翻越云橫秦嶺的重重關山,西安的一夜在酣睡中度過,長途跋涉的勞累使大家無暇去古都的秦磚漢瓦間,翻閱三秦故地那些久遠的滄桑。 ????5月26日早晨,車隊從西安出發,目的地是延安。 ????“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的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回夢里回延安……”路上,不自覺地想到了賀敬之那首膾炙人口的《回延安》。不一樣的是,詩人描寫的是闊別十年后的回歸,而我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到這座革命圣地。因為閱讀過從這里誕生的太多紅色傳奇,加上腦海中積淀的影像資料,寶塔山下的那片風光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既然此行是紅色記憶之旅,以“回延安”稱之當不為過。 ????上午10點多,途經洛川縣城,我們參觀了洛川會議舊址。經過當年的警衛隊、機要室、總務處,就來到了會議舊址。這是一口不大的窯洞,里面簡樸而整潔,正面的墻壁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畫像一字排列,下面的黨旗鮮艷一如當年。中間拼湊著的4張八仙桌上擺放著4套灰白色的陶瓷茶具,再現著當年的會議場景,兩邊墻壁上掛著當時參加會議的22人的黑白照片,樸素中透著莊嚴。 ????就是這口小小的窯洞,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正是在洛川會議之后,紅軍正式改編為八路軍,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八年堅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 ????再向延安行,五月的黃土高原,綠油油的生機一片。翻過一山又一山,延河岸邊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赫然出現在眼前,詩人筆下的“母親延安”就在這里。延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以其“邊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戰略地位聞名于世。 ????二十世紀上半葉,延安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特別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柱。 ????到延安去! ????沿著這片新世紀的勃勃生機,穿越黃土高原,去楊家嶺的早晨,迎接那輪金色的太陽;到抗大舊址,去尋找黃河之濱聚集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到棗園偉人舊居,瞻仰一代偉人指點江山的風采;上寶塔山,到那個象征革命圣地的寶塔下“朝圣”…… ????(本報記者韓軍營) |
上一篇:雪山過后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