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天氣 |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頭條圖片 > 正文

安徽斥資2千萬厚葬劉銘傳遺骨

來源:北方網 2011-04-13 13:04:17

寶頂墓室。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一生和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公元1884年,劉銘傳臨危受命,從家鄉合肥出發赴臺,抗擊入侵臺灣的法軍,開啟了臺灣工業化、現代化之門。《臺灣通史》評價劉銘傳“倡淮旅,練洋操,議鐵路,建臺省”,“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實創中國未有之奇”。

  1896年1月12日,60歲的劉銘傳去世,然而,他的遺骨卻因種種

原因屢次搬遷、漂泊百年。就在昨天(12日),劉銘傳終于魂歸故里,遺骨終得安葬于故鄉合肥的大潛山。劉氏后人感慨地說,這次安葬遺骨,劉銘傳總算是落葉歸根了。

  從合肥到肥西大潛山,不到百公里的路途,劉銘傳走了115年。在歷經六次搬遷后,臺灣首任巡撫的遺骨終于落葉歸根――安葬在故鄉肥西縣大潛山劉銘傳墓園。

  為了憑吊先祖,劉銘傳在臺灣的后裔劉學藩特意從臺灣快遞了一包臺灣的泥土,由家人灑在墓前,安慰先祖在天之靈。

  劉銘傳第四代后人劉文戴:按照先祖的遺愿,落葉歸根,大潛山是他的根基。

  劉銘傳生前對家鄉的大潛山飽含深情。少年劉銘傳曾登上大潛山仰天長嘆:大丈夫當生有爵位,死有謚號!劉銘傳成名后自號‘大潛山人’;他創作的詩作也命名為《大潛山房詩鈔》。

  此次遺骨安葬儀式,受到海峽兩岸相關人士的高度關注,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臺灣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等發來函電,表達對劉銘傳先生的敬仰、對先生遺骨入土的欣慰。

  為了此次安葬,臺灣中華文化協會會長范光陵還專門帶來了兩件特殊禮物,由其創作的“劉公銘傳文”,和一副詩意油畫,上寫“海峽長風長,長擊兩岸心”。

  范光陵:劉銘傳先生在兩岸種下了光輝的種子,臺灣人永遠想到我們的祖國,想到我們的親情,臺灣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

  劉銘傳,這個名字已真真切切地融入了臺灣歷史:在臺北鬧市區的“二二八”公園,劉銘傳銅像就安身于大潛亭上,公園里有劉銘傳1888年題書的“急公好義坊”,還有當年由劉銘傳親自取名的火車頭“騰云號”;在臺灣,有以劉銘傳名字命名的大學和小學,銘傳大學教職員工、學生數在臺灣地區157所院校中排名第六;在臺北南港,山環水繞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劉銘傳與臺灣史的研究是他們的一個重點;在滬尾炮臺,劉銘傳題寫的“北門鎖鑰”仍在,在基隆炮臺,劉銘傳題寫的“海門天險”依存。

  巍巍大潛山,承載著劉銘傳兒時的夢想,如今也是他的安身之地,漂泊百年之后,自號“大潛山人”的劉銘傳將永久安息在這片故土上,背靠著他念念不忘的青山,面向他的出生地――劉老圩。

  肥西縣副縣長吳光艷:劉銘傳墓園的選址由肥西縣人民政府、史學專家和劉氏后人精心選擇,按照清朝一品官員墓葬建立,占地3.34公頃,高146米,整個墓園由照壁、神道、碑亭華表、石像生、祭祀廣場等組成。

  當年,跟隨劉銘傳抗擊外敵犧牲在臺灣的淮軍將領遺骨,也將會陸續安放在這里。

  劉銘傳第五代玄孫女劉學馥透露,除了此次在肥西縣的安葬外,劉銘傳的一部分骨灰還將安葬在臺灣,目前海峽兩岸相關人士正在進行商討。而幾天后的4月18日,安徽省長王三運將率代表團到臺灣舉辦主題為“銘傳親緣寶島行”的經貿文化考察活動,并向臺灣銘傳大學贈送劉銘傳銅雕塑。

-

相關閱讀

上一篇:上海染色饅頭作坊生產環境曝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大名县| 孟州市| 察雅县| 阜新市| 无为县| 施甸县| 黑水县| 小金县| 蓬莱市| 遂平县| 丰城市| 商河县| 长岭县| 繁峙县| 米泉市| 拜泉县| 新巴尔虎左旗| 会宁县| 玉门市| 皮山县| 米林县| 德庆县| 丽水市| 巨鹿县| 永胜县| 夏津县| 阿鲁科尔沁旗| 梅河口市| 深水埗区| 长顺县| 宜城市| 盖州市| 安阳县| 定州市| 唐河县| 襄垣县| 宜宾县| 汤原县| 弋阳县|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