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設再引波瀾。近日,一篇網帖曝光深圳龍崗區葵涌街道一保障房項目的戶型為不同行政級別的干部“量身定做”,并強烈質疑“(這是)保障官員福利還是保障民眾需求?”。 負責該項目的深圳市龍崗區建設局31日對“中國網事”記者說,網曝內容“基本屬實”,但網民存在“誤解”,這些房屋系符合深圳市有關文件規定的“政策房”,屬“捆綁建設”。 然而,不少網民仍然質疑,屬實也好,誤解也罷,都不能改變該項目中“政策房”數量接近保障性住房數量1.6倍的客觀事實,“憑什么打著公共福利的旗號讓少部分人成為最大受益者?” 網民質疑:保障房按官員級別“量身打造”? 3月30日,網民“luoyc518”在天涯論壇發帖曝光深圳市龍崗區住宅局(建設局)2009年的一份該區葵涌街道葵涌保障性住房工程設計招標工程文件。 這份文件對工程概況這樣介紹:用地面積約21200平方米,擬建保障性住房200套,面積為55-60平方米/套;政策性住房310套,按中限標準建設,即處級20套(110平方米/套)、科級133套(85平方米/套)、科員157套(75平方米/套)。 對此,網民紛紛質疑:“深圳保障房成了保障官員有住房,到底是改善民生還是改善官生?”還有網民說:“深圳建的官員房不在保障房之列,而是打著改善民生的旗號,盜用保障房的名義,建了處長房、科長房”。 部門回應:那是“捆綁建設”的“政策房” 31日,深圳市龍崗區葵涌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葵涌街道保障房項目確有其事,最初文件由該辦事處建設辦公室起草,2009年已全部移交給龍崗區建設局,對項目的具體進展并不清楚。 按照線索,“中國網事”記者找到深圳市龍崗區建設局。該局房屋管理科副科長李忠東說,網帖所反映的招標文件內容“屬實”,但網民“理解有誤”。“這些保障房不是為官員"量身定做",而是符合深圳市有關規定的"政策房"。” 據李忠東介紹,網帖所提到的葵涌保障性住房項目其實共有兩塊,一塊位于葵興西路左邊,目前正在招投標中;位于葵興西路右邊的地塊目前已完成招投標,預計今年6月底動工建設,2013年完成,“網帖指的正是這一塊地。” 而引發爭議的,就是這塊地上同時存在兩種性質的房屋。李忠東說,根據深圳市政府2003年關于《深圳市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即通常所稱“104號文”),為解決體制轉換遺留問題,對符合條件的干部職工,可由政府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經濟適用房,出售給這部分職工,“按照這個文件,我們規劃在葵涌進行"保障房"與"政策房"的"捆綁建設",為葵涌街道機關干部職工建了部分房屋。” “該項目的確將建200套保障房和310套政策房。但這是根據深圳市有關規定而建。網民不清楚這其中的關系,所以認為這個項目是在為機關干部職工建保障房。這完全是誤解。”李忠東說。 群眾心聲;這是一塊黃金寶地! 4月1日上午,按照當地群眾的指引,“中國網事”記者找到這兩塊位于葵興西路的建設用地,發現這里仍是荒蕪一片、芳草萋萋,地上豎立的深圳市土地儲備中心告示牌顯示:“政府儲備土地。” 據居住在周邊地區的部分群眾介紹,葵涌街道的保障房項目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離城市主干道僅約150米,50米內有大型公交車站;周邊幼兒園、小學、中學一應俱全,郵局、商場、便利超市等配套設施完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群眾說:“(這里)算是街道的一塊寶地!原來都說是建保障房,怎么一眨眼,大部分土地就成了機關干部的"政策房"呢?這究竟是為低收入家庭謀福利,還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真讓人疑惑。” 事實上,這并不是深圳第一次因為“政策房”引發爭議。據“中國網事”核實,去年深圳經濟適用房項目“僑香居”也因存在數千套“政策房”及環境設施非常優良而引發很大爭論,當時深圳住建部門的解釋就是“該項目是依據"104號文"而建”,表示這是“歷史遺留問題”。(記者 吳濤 王攀 謝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