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戶口遷不回有人后悔了 “要是換做十年以前,大家都愿意往外走,誰都巴望著能搞到一個城鎮戶口。”開發區辛安南下莊社區村民李本金告訴記者,農業戶口以前還要交農業稅,對農民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而曾經的城鎮戶口都包分配、管就業,因此大家想法設法地去轉城鎮戶口。 “我以前跟著父親戶口轉到了鎮上的學校里,成了非農業戶口,心里還美滋滋的。后來,企業倒閉后,我就想把戶口轉 “現在城鎮戶口也不管就業分配了,農村戶口也不用交農業稅了,條件好點的村子每年都發不少福利,還有分地及項目占地等補償。要是沒有農業戶口,就是一直住在村里也是白搭。”李本金說,村里有不少人也都很早就將戶口跟著企業遷出去辦了非農業戶口,現在想回來可村里不接受了,村里的各種福利什么也都沒有了,腸子都悔青了。 考上了大學戶口留村里 “兒子04年的時候考上青島一家職業學院,當時學校要求將戶口帶到學校,我考慮來考慮去,最終沒讓兒子將戶口帶到學校,就擔心兒子畢業時想轉回村里轉不回來。”李本金坦言,他之所以不讓兒子轉戶口,是擔心在日后可能的拆遷中,得不到相應補償,畢業后一旦找不到工作,老家也沒辦法回去。現在兒子畢業了,留在城里打工掙錢,戶口還一直放在村里,平時跟著享受不少福利待遇,每年各種福利加起來都有1000塊錢了。“家里有地,國家還給補貼,再就是有農村合作醫療,可以給報銷一些醫藥費。”老家平度張舍鎮東石嶺村的大學生車阿春補充說。 勞動力市場大學生多了 “現在大學生來這里找工作的越來越多,一天能碰上四五個,我代理的20多家招聘企業里面,都有大學生在一線出大力的。”在開發區就業服務中心的招聘現場上,青島匯思勞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佘威告訴記者,大學生現在并不好找工作,不少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都要求有工作經驗,希望能直接上崗。而大量的生產加工企業又面臨著用工荒,招工招不起來,這樣一些企業就把目光瞄準了不好找工作的大學生。 收入不如農民工 記者調查島城多家企業發現,大學生農民工的月薪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前兩天我們一些同行還在討論大學生和農民工有什么區別,發現許多時候大學生剛工作,不如有一定技能的農民工能出活。”佘威告訴記者,在建筑工地,一線技術工人,如木匠,一天收入至少150元,挖基樁的工人最多的一天可以掙到200元,而大學生一個月只能掙到1500元。 “我這就有農民工和大學生,同樣干安裝空調的活,大學生確實不太行,都是86年的孩子,中專畢業的小王一天能裝兩三臺,而大專畢業的小李要找人幫忙才能裝上一臺。”開發區一家空調設備安裝公司的負責人薛先生說,大學生干活不如農民工能吃苦能出力,但是學東西還是挺快的,可這種計件拿提成的活,剛工作的大學生的收入自然不如農民工。 工人學歷越來越高 青島茂治電子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管王晗告訴記者,他們是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企業,對一線工人的學歷沒有要求,但從最近幾年來看,一線工人學歷越來越高。“十年前,一線工人都是中學畢業或輟學出來打工的,中專生都很少找。到現在,一線工人幾乎都是中專以上學歷,大專以上學歷的每個班組都有幾個人。”王晗說,許多班組的班長都是大專學歷,現在一線工人里面,專科以上的大學生已經占到5%。 “以前想都不敢想會有大學生愿意當乘務員,而最近幾年,每年都會有大學生應聘我們乘務員工作的。”開發區公交巴士有限公司有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有20多人仍然在乘務崗位上,也有干得不錯的就調到管理崗位上了。 高薪水是拼搏的結果 “我今年30多歲,10年前我也是一名‘千元族’。”昨天上午,市民任先生發來短信,稱自己目前在北京上班,通過網絡看到這篇報道后,不由想起自己的奮斗故事。他回憶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個月只能賺到700元錢。“當時真是戀愛都談不起,也沒心思談,就是一門心思去學東西。”任先生說,現在看自己當年吃苦非常非常值得,因為現在他的月薪已經有1萬多元。任先生說,像他現在的同事,幾乎都有和他一樣的經歷,第一份工作都只有很微薄的薪水,但現在經過10年拼搏,已經有比較穩定的生活。(記者 段海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