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蘭州3月3日電 (記者 姜偉超高健鈞)記者3日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政府獲悉,2日19時發生滑坡災害后,已有730人安全轉移。經初步調查,滑坡系坡體長期累進性破壞加之近期凍融引起坡體變形下滑所致。 截至目前,滑坡區及周邊危險帶已完全封鎖,險情正在緊急處理中,尚未發現人員傷亡情況,經濟損失正在核查中。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派出的3名專家已趕到現場,開展了地質災害原因分析和勘察工作。 國土資源部門初步調查認為,該滑坡的發生是由于滑坡體長期累進性破壞所致,目前滑坡體兩側的不穩定斜坡已出現明顯的變形跡象,有再次發生滑坡的可能性。 調查人員說,滑坡體坡度較高,部分接近50度,斜坡臨空面積較大,物質組成以濕陷性黃土為主,坡體為二元結構,屬易滑坡體。2007年由于不均勻降沉出現坡體變形。 由于滑坡體去年變形加劇,坡體內地下排水管遭到局部破壞,污水進入坡體,含水量進一步增高,為滑坡創造了條件。春季凍融后,坡體軟化,引起變形下滑。 據東鄉縣政府介紹,由于滑坡使上方公路出現塌陷,影響到路邊商戶房屋和周邊群眾的安全,已對險區周邊群眾、商戶進行了連夜轉移,目前已安全轉移730多人。 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東鄉縣滑坡災害,連夜安排國土、安監、電力等部門迅速趕到現場現場,配合臨夏州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東鄉縣委縣政府也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在現場成立了指揮部,緊急展開清理和人員搜救工作,恢復供水供電和交通。 2日19時,甘肅東鄉族自治縣縣城薩爾塔文體廣場西北面護坡發生塌陷滑坡災害,滑坡面寬約60米,縱深約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