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旱動態 【膠南】 打眼機井最低補貼5000元 昨天上午,記者在膠南市泊里鎮小王家莊村北的田野里看到,該鎮農機辦的4名工作人員正忙著開動機械打一眼機井。據介紹,泊里鎮有冬小麥43000畝,是膠南市的小麥高產區之一。面對旱情,該鎮財政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澆灌保苗和新打機井補貼,確定將新打機井100眼,基本做到每村一眼。經驗收合格的,每眼補貼5000元至8000元。此外,按照麥收前重新核定的實有小麥面積,除落實中央、青島市、膠南市的補貼政策外,由鎮上財政出資,再給予每畝10元的抗旱補貼。 據該鎮農機辦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正兵分多路在各個村分頭打機井,一般情況下,2天時間即可打出一眼直徑80厘米的機井,速度快,抗旱效果明顯。機井建在地頭上,不僅不占用耕地,而且非常方便,扯上水管就能澆地,省力、省錢。截至目前,7000多畝小麥已普澆一遍返青水。 (趙玉勛 徐琛) 【開發區】 消防車送水村民擺水桶陣 自去年冬天以來,黃島已連續150余天無有效降水,遭遇了罕見的干旱。位于山區的薛家島南莊二社區趙泊子地村的兩處水井已經見底,87戶村民用水比較困難,只能依靠三輪車隔三差五地送次水。昨日上午,黃島公安分局組織民警、邊防戰士和消防官兵為趙泊子地村的村民們送去了8噸自來水,以緩解他們的用水壓力,村民也是紛紛擺上“水桶陣”等待接水。 (劉海龍 梁鐵君 楊光) 【膠州】 打井隊24小時不“歇業” 眼下,青島各地遭遇了嚴重旱情,農民和當地有關部門都紛紛在尋找水源解決旱情。10多年前,有著多年打井經驗的43歲安丘人趙敬軍,通過招聘成為了膠州市水建公司一名正式職工。昨天,記者在膠州市里岔鎮良鄉村見到了趙敬軍,現在為了抗旱,他和工友們24小時分成兩班輪換倒。 據趙敬軍介紹,打井要看沙層厚度,沙層越深水源越豐富。反之,沙層越低地下水越少,那么打出的水井也沒有任何作用。其次,打井前首先要選擇水井位置,以他這么多年經驗來看,地勢越高地下水越少,地勢越低的平原地區往往水源最為豐富。趙敬軍說,在良鄉村打井這7天時間里,他帶領兩組打井隊以每天兩口井的速度打出了14口水井,平均每口水井每小時出水約15方,一口水井基本能保證4畝農田灌溉所需。 (牟成梓 孫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