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專題> 時政類 > 正文

科學發展路 輝煌十一五

1
青島新聞網 2010-10-21 14:01:34 人民日報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圖為10月1日,上海世博園區,人們揮舞國旗喜慶新中國成立61周年

    藍山攝(人民圖片)

    目前我國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圖為東北特鋼集團生產線。

    劉德斌攝(人民圖片)

    “十一五”期間,我國環境越來越好,生態持續改善。圖為治理后的永定河。

    李文明攝(人民圖片)

    2006年以來工業產業淘

汰落后產能情況

    記者 朱劍紅

    2006—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個百分點

    百姓感受

    北京諾基亞公司陸玉釗先生說:“到這五年的變化,可以用一個字形容——‘大’!不用算什么GDP,就看咱們身邊的道路、樓房等有多大變化就可以知道。過去我們在外企工作的人算高收入一族,還挺讓人羨慕的。這幾年,我那些當老師、公務員的親戚朋友們,工資都漲了不少。現在我挺羨慕他們。不過,我想提個建議,政府應該把經濟發展的質量也搞上去。”

    核心數據

    2006—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3%,比“十五”時期年均增速快2.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均增長23.6%,2009年絕對額已經達到3.5萬億元。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的比重達到8.5%。

    記者點評

    這5年,中國經歷的天災人禍之多之大,用不平凡都不足以形容!曾記否,那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冰掛墜斷了電線壓塌了線塔,冰雪凍阻了公路鐵路;那年汶川八級強震,8萬余人罹難;國際金融海嘯襲來,中國出口大幅下滑,工廠停工,農民工回鄉……今年,自然災害又變本加厲地考驗我們:西南五省大旱、青海玉樹地震、全國20多省暴雨洪澇災害、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

    這5年,中國經濟在驚濤駭浪中前進,宏觀調控在老矛盾、新問題交織下進行。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工作全局,審時度勢推出各種調控政策,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從打好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過熱,到推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全方位刺激內需,力保國民經濟增長,我們在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走過“十一五”,風險和挑戰讓我們更加成熟,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即將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態站上“十二五”的新起點。

    生活更好

    本報記者 左婭

    2006—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十五”時期加快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比“十五”時期加快3個百分點

    百姓感受

    “這五年我的生活變化太大了,我感到實實在在的滿足!”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市的何世琨大娘高興地說,“我一個殘疾孤寡老人,能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全靠黨和政府了!”

    “原先我每個月花100塊錢在農村一幢二層小樓里租了個房間。廁所在樓外,我腿上有殘疾,上下樓特別犯愁。”2007年何大娘搬進了廉租房,每月房租只要七十幾元。上廁所不用出門,暖氣費全部由政府報銷。最近每個月的低保金還從240元漲到了290元。

    核心數據

    “十一五”前4年,我國就業規模從7.64億人增加到7.7995億人;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760元增長到17175元,年均增速比“十五”加快了0.6個百分點;在“十一五”開局的2006年,中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結束了持續2600年的種田交稅歷史,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006年的3587元增長到2009年的5153元,年均增速比“十五”加快了3個百分點。

    “十一五”期間,醞釀多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到去年底,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超過4億、新農合8.3億,覆蓋面超過12億。

    記者點評

    “十一五”期間,國家把越來越多的財力用于加大改善民生,廣大人民群眾分享到越來越多的經濟發展成果。

    在農村,新農合政策讓很多農民家庭第一次像城里人一樣有了醫療保障;農村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不需再交書本費,更多孩子獲得了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啟動,使我國農村開始告別數千年來單純依靠家庭的養老模式……

    在城鎮,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所有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可在跨省就業時轉移;房地產調控措施密集出臺,以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同時保障房建設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得以改善。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公共財政支出向社會薄弱環節傾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彝良县| 集贤县| 清远市| 南郑县| 铜陵市| 乌恰县| 云南省| 南宫市| 丰台区| 景泰县| 方山县| 郁南县| 东乌| 南陵县| 瓦房店市| 阿图什市| 宁夏| 永泰县| 鸡西市| 长宁区| 桐乡市| 益阳市| 湾仔区| 沽源县| 宁南县| 鲜城| 闽清县| 舒兰市| 永德县| 马龙县| 凌云县| 南木林县| 台南市| 托里县| 华亭县| 景洪市| 海林市| 汕尾市| 龙泉市|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