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應對 減產成定局農委忙調研 青島市農技站高級農藝師王溯是業內有名的“花生專家”,對于今年的花生產量,他憂心忡忡地說,“減產是一定的。”據分析,今年花生減產的主要原因是最近連續20多天的陰雨天氣對花生的生長不利,再加上6月底到7月底之間,有一段干旱期,使得部分植株的花受精不良,影響了入土結實。 昨日下午,記者從市農業委員會了解到,我市的花生主產區分布 成熟花生爛在地里 曬好了的多發芽 “記者快來我們村看看吧!雨下個不停,全村幾百戶好幾百畝花生全爛在地里了,我們一年的收成全完了!”昨天上午,接到平度、膠州等地多位花生種植戶打來的電話,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前往平度、膠州、膠南等花生主產地,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采訪。 昨天上午10時,開車走在膠州洋河鎮的鄉間馬路上,記者看到,連著下了半個多月的雨,這里馬路兩側的玉米地和花生地都已變成了“池塘”。在沿途經過的許多花生地里,記者看到,整畝地的花生蔓已被村民連根拔起,一堆堆攤開晾在沒被淹沒的田埂上;在連日陰雨的影響下,花生蔓已經從原本青翠的綠色變成了一團團污黑,不少已經爛了根,果實脫落在地里;而刨出來的,每株產果量都不多,因為長時間被水泡著,部分已經長芽。 洋河鎮姜戈莊村55歲的農民李增林背著簍子穿著雨衣走進田里搶收花生。在李增林家的院子里,前幾天收回來的花生堆成了兩個小垛。記者抓出一把花生,20多個花生果里,一多半都長出了一寸多長的芽。大前天,鎮上一個花生販子來村里收花生,全村200多戶種花生的人家他轉了個遍,但最后一斤沒收就回去了。 花錢雇人收花生 一天50元沒人干 在貫 穿姜戈莊村的南北路上,街邊靠墻斜七扭八搭起了一排排大大小小的棚子,上面覆蓋著透明薄膜,再豎起根木棍當支架。棚下散晾著一堆堆從田里收來的花生,摸上去雖然大部分花生的殼已經干了,但還沾著泥,看起來臟兮兮的,一堆花生最上面的幾個還長了白毛。記者掰開一個花生,里面的果仁看上去“營養不良”,又瘦又小,輕輕一擠全是水。 農民老姜說,他一個星期之前就張羅著想雇人收花生,沒想到家家戶戶人手都不足,一天出50元都沒人干?!巴炅?!咱那兩畝半花生全完了!收回來堆在院子里也全發了芽,跟沒收一個樣,反正是白忙活,讓它爛在地里算了!”進屋癱倒在椅子上,村民老姜恨恨地對妻子說。雖然發了半天狠,但這個靠在土里刨食過了半輩子的莊稼人還是披上雨衣,戴上草帽,拖著一個大柳條籃子,腳步蹣跚地走向村外的花生地。 收不收都白忙活 一年收入打水漂 在膠南市王臺鎮西曹汶村,記者從路邊跳進農民張培鎮家的花生地里,水一下子就沒過了小腿?!鞍骋还卜N了一畝多花生田,和俺哥兩個人收了四天,才收了四分之一,花生都泡在水里,可怎么辦??? ”他拔出一棵苗,指著上面的花生果說,“本來應該結四五十個果,刨出來只剩下四五個。撈出來也沒用了,但又不能眼睜睜看著花生爛在田里。 ” 膠州洋河鎮姜戈莊村村民李增林告訴記者,他們村總共有200多戶村民,農民家家戶戶都種花生,平均一戶兩畝多地,全村大概有400到500畝地種花生。老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一畝花生田,成本就得500元,“一畝地產600多斤花生,去年收的價是一斤2.4到2.7元,一畝地也就收入1200多元。 ” 記者了解到,在如今的郊區農村,絕大多數農戶每年種植的小麥、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中,小麥一般只能維持全家一年的口糧,玉米棒子和秸稈用來喂豬喂牛,只有花生因收購價較高、也不愁銷路,所以花生銷售所得才是農民們惟一的現金收入來源。 “每年就靠花生能賣個三四千塊錢,孩子的學費書費、油鹽醬醋、衣服、化肥、農藥、農機錢都得從這出,這眼看著花生都不行了,今年真不知道該咋過了。”姜戈莊村村民張先明的臉上充滿了苦澀。記者 張貝 董真 盧剛 見習記者 王曉雨 相關 鏈接 萊西因雨損失近千萬 農田作物可能遇早霜 記者昨從市氣象局獲悉,除氣溫偏高外,降雨、日照等均正常,但在時間分布上,降雨呈前中期少、后期多。受夏末秋初低溫寡照影響,我市夏玉米生育期將推遲一周左右,且有可能遭受早霜危害,有關部門應做好防霜準備。 今年夏季,島城出現了暴雨、階段性高溫和連陰雨等氣候事件。全市出現了5次暴雨天氣過程,共9個站次出現了暴雨,對萊西等地的基礎設施和農業生成造成災害,據統計受災村莊30個,受災人口1.6萬人,共倒塌房屋73間等,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64.7萬元。 徐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