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皇上”“謝主隆恩”……在一個后宮游戲QQ群里,“皇上”和“皇后”一上線,“請安”之聲“此起彼伏”。繼網絡“種地”“偷菜”“搶車位”等飽受爭議的游戲之后,一款網絡后宮游戲再度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爭議。 ????“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竟然還有這么多人玩,真是想不通”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金枝欲孽》《宮心計》等宮廷劇的熱播,宮廷游戲日漸風靡。 ????據了解,玩家參與后宮游戲的方式是:申請加入后宮游戲QQ群,獲得“宮女”“秀女”“侍衛”等身份,之后須每天向“皇帝”“皇后”等“上等人”請安,并參加由“娘娘們”組織的各種“殿試”,來實現向“王妃”“將軍”等高級職位的“晉級”。 ????在一個名叫“皇帝武林大會”的后宮游戲QQ群里,一位“皇后”級別的玩家告訴記者,她的職責是“處理后宮事務,為皇上解憂”,由其組織的“殿試”內容包括自我介紹、才藝展示、回答提問等。 ????在網上,像“皇帝武林大會”這樣的QQ群眾多,記者輸入“宮廷群”三個字,立刻搜索到500多個相關結果,其中相當部分的創建時間都在2009年左右。而據記者了解,后宮游戲的玩家大多為“80后”和“90后”。 ????“可以升級的游戲都比較吸引人,閑來沒事,就在群里發發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一學生段方芳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榮升為“貴妃”了,“以前我特別討厭學古詩,為了玩這個游戲,我背了不少唐詩宋詞。在群里發言時文縐縐的,很有意思。” ????雖然很多年輕玩家稱,玩后宮游戲純屬打發時間,圖個新鮮勁兒。但在很多年長者看來,熱衷于玩這種游戲,讓人“難以理解”。 ????“一群陌生人通過網絡相識,分別扮演不同宮廷角色,就像"過家家"一樣,這種游戲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竟然還有這么多人玩,真是想不通。”“70后”網友“往事隨風”批評道:“而且我認為,這種言必稱"奴婢"或"主子"的游戲傳播了一種奴性思想,追求升級只是為了滿足自我膨脹心態。” ????“越往上升越能獲得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非常享受” ????近日,某網站發起“后宮游戲為何時興”的調查,約八成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壓力太大,只是娛樂放松一下”。 ????有媒體評論指出,自10年前《還珠格格》風靡一時以來,各種清宮戲、宮廷劇一直是熒屏主角,“后宮游戲”的火爆和宮廷劇熱播有很大關聯。年輕人在網絡游戲里幻想和模仿富有神秘感的后宮生活,一定程度反映出他們渴望富貴、權力的心態。 ????“雖然是古代的事情,但里面勾心斗角的情節很逼真。我覺得,早些了解這些,對自己今后在社會上生存有幫助。”段方芳說,宮廷劇在大學生中十分流行,“看完了就想實踐一下,而且玩宮廷游戲,越往上升越能獲得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非常享受。” ????也有教育學者憂慮,“后宮游戲”所指向的封建等級制度和男權主義觀念與現代社會價值觀格格不入,年輕人卻玩得樂此不疲,這究竟是出于娛樂的心態,還是因為價值觀的錯位和混亂? ????“出生于上世紀80、90年代的這批人,他們的成長環境優越,同時也很孤獨,對他們而言,兄弟姐妹已經成為過去式。”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張繼波說:“他們渴望交流,又懼怕現實中復雜的人際交往,于是,網絡游戲便成為他們排遣孤獨、找尋自信的重要渠道。” ????“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么他們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 ????“我認為,把后宮游戲和"奴性""自我膨脹"這些詞聯系起來,有些上綱上線、小題大做了。”貴陽一位玩“后宮游戲”的“80后”白領說,“這只是一款虛擬的游戲而已,我不會把游戲中的情緒帶到實際生活中來。” ????有教育專家指出,現在的社會輿論在打量“80后”“90后”時,不免持有偏見。對于這個群體,大眾應首先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多一些寬容,而不是用固有的觀念來“丈量”他們,更不能為他們貼上簡單的“標簽”。 ????張繼波認為,“后宮游戲”在年輕一代中流行,真正應該反思的是社會、學校和家長,“我們應該問自己,為什么他們熱衷于宮廷劇?為什么他們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為什么我們逼著孩子背唐詩宋詞,他們不愿意背,在玩"宮廷游戲"時卻能夠主動地學習?”(記者 李驚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