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高福生 ????國家藥監局再曝腐敗窩案。自去年12月藥品注冊司生物制品處調研員衛良被雙規后,藥品認證管理中心孔繁忠,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祁自柏、白堅石、陳繼廷等5人也先后被雙規、批捕,1人被停職在家靜等審查結果。消息人士透露,雖然5人已被批捕,但“針對藥監部門的調查仍在繼續”,估測還會有人涉案。業內人士將此喻為鄭筱萸之后第二次地震。(4月18日《新京報》) ????不少人都記憶 ????但“前車之覆”并沒有成為“后車之鑒”。還不到4年,衛良等一批藥監蛀蟲再度應聲落馬,國家藥監局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這表明,在后鄭筱萸時代,雖說在權力約束方面已有所改觀(目前調查還沒有發現有更高級別的官員與此案有染),但對某些關鍵環節、關鍵官員的監管仍然存在盲區。比如衛良,僅管職別不高,但工作大部分接觸的是與疫苗、血液制品有關的企業及事項,腐敗的“誘惑”與“機會”實在是太多。 ????據報道,藥品注冊司和安全監管司這兩個司基本上控制了藥品從生產到市場銷售和安全使用的各個環節,制藥企業不論是研發產品還是仿制藥品的生產,必須獲得藥監局的藥品準用批號。為了使批號審批能夠通過,或提早拿到批號,藥品提前上市,一些制藥企業便使出渾身解數進行“攻關”。在公共權力不透明,社會監督缺失,相當多的制度被束之高閣難以有效落實的“大氣候”下, 權力尋租的鬧劇也就粉墨登場。 ????美國學者阿密泰在其著作中談到:“清除腐敗,不僅僅是挑出一個爛蘋果,而更應該檢查放置蘋果的筐子。”竊以為,要使權力部門、權力官員不再“前腐后繼”、窩案頻發,必須從源頭上根除“病灶”,對反復發生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對普遍發生的問題要從體制機制上找原因,不僅要建立“不愿為”的自律機制,“不敢為”的懲戒機制,“不能為”的防范機制,還要建立“不必為”的保障機制,讓這些制度互為制約、互為支撐。 ????就國家藥監局此次再度曝光的腐敗窩案而言,如果藥品審批、許可的項目必須程序公開,經過聽證或者論證,聽取相對人(其他申請的藥企)的意見,一旦項目與衛良等人有利害關系時,他們必須回避,我想,衛良等人的腐敗空間就會得到有效擠壓,腐敗的幾率就會少之又少。止于見一個、查一個,而不去反思、封堵體制上的漏洞,不去改變實權官員的的權力生態,那么,腐敗“群發”、集體“淪陷”就不會是最后的“絕唱”。 |
上一篇:千萬富翁常年領低保為何沒人管
下一篇:裝“雅”的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