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月1日,香港醫管局宣布,重新開放非本地孕婦預約服務。當月,內地孕婦就在香港公立醫院產下了850名嬰兒,超出2001年全年數字。 ????這些嬰兒被稱為“港生一代”,自1998年算起,人數已超10萬人。 ????在人口出生率長期保持較低水平的香港,“港生一代”帶來了新鮮血液;但由此帶來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也開始擺在特區政府面前。 ????對這些孩子的父母來說,預期中的福利尚未到手,現實中的困難卻漸漸凸顯。 ????十來年間十萬人 ????有永久居港權、擁有特區護照、享有終生免費醫療及12年免費教育、全球135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種種似乎看得見的“優惠”,對諸多內地父母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父母皆為內地居民的港產嬰兒只有620人,此后這一數字幾乎連年翻倍增長:2004年4102 人,2005年9273人,2006年16044人,2007年18816人,2009年29766人。與此相對照的是,2009年全港新生嬰82147 人,如果加上父親為港人及其他情況,內地孕婦產下的嬰兒在當年香港新生嬰兒中的比例已經超過45%。如果從有數據可查的1998年算起,十幾年來“港生一代”更是超過10萬人。 ????“港生一代”逐漸長大,直接帶來的就是跨境學生人數年年遞增,在交通、安全等方面,給兩地政府都帶來了不少壓力。根據特區政府教育局的統計,2009年9月,香港中小學共有8038名內地跨境生。每天花費數小時往返香港與內地,給這些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都造成了一定影響。 ????赴港產子須事先預約 ????香港現行法律規定,父母為內地人、在港出生的嬰兒,享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現行的“自由行”政策,更讓內地孕婦可以隨時進出香港產子。 ????此外,賦予港產內地嬰兒香港身份也是當地人口政策的現實思考。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據,2009年香港人口增長率僅為0.5%,2004 年、2008年的人口增長率也僅為0.8%和0.7%。香港大學社工與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認為,每一個誕生在香港的嬰兒,毫無疑問都是在為香港的人口結構“添磚加瓦”。 ????當然,內地孕婦還有一個門檻要跨:孕婦預約。 ????2007年2月1日,特區政府推出了“產科服務中央預約制度”。所有孕婦包括赴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必須事先與醫院預約并接受產前檢查。醫管局發言人稱,這是為了將非本地孕婦的數量限制在可負擔范圍內,“至今也并沒有重大改動”。 ????2008年9月至12月、2009年10月至12月,面臨年底分娩高峰期,醫管局曾兩次短時間暫停接受內地孕婦預約。但“叫停”很快終止。重新開放的今年1月,內地孕婦就在香港公立醫院產下了850名嬰兒。 ????港府是否有福利壓力 ????生于香港也可能長于香港,“港生一代”未來的生活軌跡,已注定和香港聯系在一起,由此帶來的教育、福利、醫療以及就業等無法回避的問題,開始擺在特區政府面前。 ????葉兆輝教授認為:“對大量內地孕婦到港產子,社會上肯定會有些爭議。但每一個內地孕婦也都付出了高昂的分娩費用,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醫院,都從中受益。至于教育,如果沒有大量內地兒童,很多香港本地學校已經關閉了。” ????香港衛生署表示,所有在港兒童不論其父母是否為香港居民,政府都會提供包括家庭健康、兒童體能智能測驗、學生健康等在內的各項服務。房屋署也會采用統計處所編制的人口和住戶推算數字,在建屋規劃上作出相應調節。 ????社會福利署首席新聞主任張志明則說,“如果兒童由身為香港居民的親屬代為照顧,那么政府將該親屬和兒童視為一個家庭,他們可以通過經濟審查領取綜合援助金,成人每月1630元,兒童每月1820元,另外還有房屋津貼每月2550元”。 ????他同時也認為:“相信他們在香港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回報社會,而不會只是單純享受福利。” ????內地福利會越來越好 ????香港身份帶來的種種福利,往往必須在香港生活才能真正享有;父母均在內地,讓孩子留在香港生活的難度可想而知。 ????2007年,特區政府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父母均為內地居民的嬰兒中,只有約9%的父母表示子女會留在香港,其余91%打算把子女帶回內地。 ????很多內地人對赴港生子也不以為然:按照內地的發展狀況,20年后,各種社會保障和福利必然有大幅度的提升;費了半天勁,發現還不如呆在內地,豈不冤枉? ????香港市民姚先生對記者表示:“內地現在發展這么快,各方面都在不斷進步。這些孩子長大以后未必會來香港,即使來到香港讀書,恐怕畢業以后也會回內地發展的。現在香港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去深圳發展了,更何況是十幾年以后呢!” ????香港教育局首席新聞主任黃秀玲也認為:“深港兩地的差別已經越來越小,10年后會怎樣,誰也不能下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