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稱為“天價煙局長”的周久耕前不久被江蘇省南京市中級法院以受賄罪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隨著周久耕的倒下,網絡反腐再度成為熱點。可是,周久耕案的塵埃落定也讓公眾開始反思。人們似乎沒有陶醉在“網民勝利”的喜悅中,反而覺得“打”了周久耕這根“草”,怕是驚了眾多條“蛇”———今后,網絡反腐的難度更大了。 ????這可從周久耕出事后,南京官場忌開的兩個玩笑得到印證。一是假如你問某官:“最近怎 ????周久耕出事后,不少官員不約而同地“艱苦樸素”起來:穿舊衣、抽當地產的普通煙、喝當地產的普通酒、戴電子表或國產表,避名牌唯恐不及,甚至逢人講話都和氣三分,生怕張揚滋事,被網絡聚焦,成為“周久耕第二”。 ????過去,不少官員包括周久耕,恐怕是“不怕報紙點名,就怕電視曝光”,可現在恐怕是“報紙電視都不怕,就怕網上"人肉"化”。因為報紙電視都有“頭”,總能通過關系打通關節(jié),逢兇化吉,可茫茫網海,隱身網民,到哪兒找那個“冤家”?又怎知他握有多少猛料?可以預見,網絡焦慮將成為周久耕倒下之后的官場新病。 ????周久耕的倒下,喚醒了一些官員對網絡反腐的高度警覺。而反搜索、反“人肉”的對策也應運而生。諸如官員生活日益?zhèn)窝b化、低調化,讓人從外在表象指認、辨別貪官的難度加大,網絡監(jiān)督的直接效應衰減。因此,對網絡反腐的功能不可估計過高,要理性看到,網絡反腐有效,但有限。 ????其實,不管是張揚的周久耕還是內斂的周久耕,倒臺的根源都不能歸咎于網絡風暴、個人性格或不拘小節(jié),而是放縱的權力。只有走“民主新路”,讓群眾監(jiān)督官員行使權力,還權于民,才能讓官員化解“監(jiān)督恐懼”和“網絡焦慮”,避免步周久耕的后塵。(林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