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6日訊? 在近期青島市相關部門公布的拆遷改造計劃中,市南區龍口路20號“東方大院”位列其中。提到龍口路20號,很多青島市民都會在記憶深處泛出許多美好的回憶,回憶和母親一起去東方菜市換餛飩皮,回憶大人講過的荒島書店的故事,回憶在東方大院里和小伙伴們追逐嬉戲的場景。
時光飛逝,近年來隨著城市格局的變遷,龍路口風光不再。破敗,蕭條,臟亂成了這里的主色調。荒島書店、東方菜市更是多年前就
退出了歷史舞臺,盼拆遷成為生活在這里的居民一致的呼聲。
終于,東方大院要拆了,連同院子里所有的記憶。而當這塊記憶深處的舊建筑就要在我們眼前消失,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復雜的。我們既為如愿以償的老百姓終于能夠遷入新居而歡心鼓舞,又為一片充滿回憶的老房子將要逝去而感傷。好在我們有手中的相機,有筆,能夠記錄下東方市場大院的過去和現在,并讓其在互聯網中永久的存在著。

圖片下方即是市南區龍口路20號“東方大院”

圖中藍色奶站即是荒島書店舊址

東方菜市現在已經改名為東方超市

畫面中的老人在東方大院里住了近50年,一家四口人不足8平方米

走廊里空間狹小雜物堆集,有不少安全隱患
走進現今的東方大院
經歷歲月的侵蝕,如今的東方大院又會是一副什么樣的景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一行走進了傳說中的東方大院。
從靠近東方飯店一側的小門進入院內,一條狹窄不足一米的小道映入眼簾。小道兩側的房屋已經破敗不堪,空氣中彌漫著下水道的氣味。頭頂的屋檐因為年久失修已經遙遙欲墜,屋檐之上,長長的鐵絲上面星羅棋布著大院里居民們晾曬的衣服。小道的盡頭是漆黑的門洞,扶梯而上,樓上便是住戶。
由于格局陳舊,所有的住戶都是不足十平方米的“單間”,在這個小小的單間里,臥室,廚房,都是“隔”出來的。由于空間太小,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頂部加上一層“二樓”。
記者敲開了一個住戶的門,熱情的房主李大爺招呼我們進屋。聽說我們想探訪老院今貌的想法后,李大爺連說我們找對了地方。原來,巧的是李大爺家剛好是整個東方大院里面積最大的一戶。大爺告訴我們:“由于當時我老父親也有一間房,我們就把兩間連到了一起,這樣以來就足足有十六平了,算得上是整棟樓里最寬敞的一戶了。”他告訴我們,因為空間小,居民們都想辦法創造出生活必須的條件。“以前我們這里吃水很費勁,后來逐漸終于把水接進來了,還有了下水道,冬天再燒上土暖氣,過得還是挺舒服的。”

一位市民走過東方大院的小巷(青島新聞網記者 王國強 攝)
居民回憶東方市場大院往日風光
聊天中,李大爺給我們講起在東方大院住的這些年,自豪感溢于言表,他說:“要說我們這里,那可真是黃金地腳啊。要說看病,五分鐘走到山大醫院;要說看海,十分鐘到棧橋了;要說買菜,那更不用說,以前的東方菜市就在跟前,真是干什么都方便啊。”
談到即將要搬遷了,李大爺打開了話匣子。“我今年六十多歲了,從我小時侯就住在這個院子里,屋子小,辛酸的話真是講不完,早就盼忘著拆遷了。”
采訪中,幾乎所有的住戶都異口同聲,等待這個拆遷的日子已經太久了。趙大媽對記者說:“雖然對這個老院子有感情,但這里住的條件實在是太差了,防火設施也沒有,這些年真是越住越擔心了。”
未來的龍口路20號
在近期青島市相關部門公布的拆遷改造計劃中,市南區龍口路20號“東方大院”如愿以嘗位列其中。
據市南區建管局相關人員介紹,龍口路20號東方大院為解放前的建筑。占地面積約5779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約4000平方米,非住宅約2000平方米。2006年12月30日,龍口路20號地塊的拆遷工作正式啟動了。
據了解,本次東方大院拆遷將涉及居民166戶,經市建委、市財政局和市南區政府協商達成一致,拆遷資金由市財力解決5000萬元,不足部分由市南區政府解決。項目“招、拍、掛”取得的收益全部返還市南區。并按照市國土局確定意見,采用“拆建分離”的模式進行,由市南區政府組織對改造范圍用地進行拆遷,居民采用異地或貨幣安置,拆除凈地后進行招拍掛。
采訪中記者獲悉,截止目前,已經有80余戶居民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補償金額為每平方米8200元。

居住在東方大院里的孩子一如他的父輩們將在東方大院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對一些居住在這里一輩子的老人來說,離開是痛苦的
網友追憶夕日的東方市場
作為青島夕日地標式的建筑,東方大院的拆遷在網絡上引發了一股網民追憶的熱潮。網友“五十米深藍”說:“現在還依稀記得小的時候和母親一起去東方菜市換餛飩皮,那時的東方菜市怎一個火字了得。”
網友“臺東鎮”留言說:“ 在經歷了70年的風風雨雨后,市井色彩濃郁的東方市場就快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東方市場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曾經作為一個商業市場的開放服務和信息溝通,而更多的是城市日常化生活的典型寫照,一種平民樣式的社會交往傳統,一種風格,一種城市存在形態。”網友“匿名”說:“今天的東方市場已經面目全非了,盡管改革開放后政府對這個大院進行了修繕,可由于該樓是七十多年前按市場的需要而興建的,顯然已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了,而且居民的生活也有諸多不便。政府確實應該把東方大院的改造工程納入了城市發展規劃。讓我們在記憶中懷念它吧。”(青島新聞網記者龐為?王國強)
相關鏈接:
荒島書店 位于廣西路4號的“荒島書店”舊址,開辦于1933年,當時居住在青島的“文壇二蕭”和藝壇“黃氏三兄妹”都是這里的常客,多年后,他們還都留下了回憶這個書店的文字。因為離當時的國立山東大學比較近,老舍等許多山大的知名作家學者也曾光顧這里,在傳播新文化的同時,也傳播馬列主義的革命思想和著作。這個小書店還曾作為“左聯”小組的重要活動場所和青島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
東方菜市場 東方菜市場建于上世紀30年代沈鴻烈市長主政時期,其“回”字型內置天井的結構是當時商業市場的通用格局,市場于1930年開始興建,1931年竣工,眾商家攜家屬及伙計同時入住。兩層建筑的整個布局呈曰型環繞,開有東、西、南、北四個大門,每個門的正上方鐫有四個半米見方的顏體“東方市場”大字。東大門的木制門扇箍有五道鋼圈,沿門洞向上,在原有二層上又加了一小層,形成三層的門頭。由于此處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所以市場的東北兩面分別又建有一層地下室。市場樓內在一層和二層的中部,各有一處公共廁所,并有公用水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