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焦煥成在最新一期《求是》雜志撰文透露,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公務接待公示制試點,推動各地區建立統一規范的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體制,強化接待經費預算剛性約束管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公務接待存在著大量浪費甚至是腐敗現象,社會上對此反映十分強烈。2006年中央曾下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要求“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接待標準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服務,不得超標準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接待對象需要安排用餐的,接待單位應當按照當地財政部門規定的伙食標準安排,不得超標準安排用餐,提倡自助餐,一般不安排宴請。”事實證明,這個原則性有余而約束力不足的規定,對遏制公務接待中的浪費和腐敗作用并不明顯。在此背景下,焦煥成透露將開展公務接待公示制試點,讓人感受到了新的氣息。
????然而,公務接待公示制要從計劃發展為試點、從試點推廣為統一的制度措施,談何容易?將公務接待的次數、范圍、事由、費用等事項定期向媒體社會公示,無異于壞了某些濫用公款迎來送往大吃大喝的單位和人員的“好事”,勢必遭到他們的反對與抵制。比如去年11月,遼寧沈陽市民、律師溫洪祥向沈陽市政府提出信息公開申請,要求沈陽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區縣(市)政府公開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等財務賬目,他的申請雖然被受理,但同時被告知“政府部門財務信息又極其敏感,(公開)難度極大,這個公開可能不會一蹴而就,結果可能不會太樂觀。”既然包括公務接待費用在內的政府財務信息“極其敏感”,那么,公務接待公示很可能面臨著“極其巨大”的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
????說到底,公務接待特別是公款吃請中屢見不鮮的超標、浪費和腐敗現象,并不是一件“吃吃喝喝不算什么,反正沒裝進個人腰包”的小事,而是一個與“某些群體或個人”的利益有著密切關系的大問題。所以,公務接待公示制試點改革,必將直接觸及并限制這些群體或個人的既得利益,這已經超出了對某項措施或制度進行調整、完善的層面,而是具有了實打實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意義,可以說注定了將十分“敏感”。
????鑒于此,先將公務接待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比如在本單位或本系統內部)公示公開,或許不失為一種務實的做法。有了公示公開的第一步,就有可能逐漸改變“敏感”的狀態,提高公示公開的層次和水平。比如,今年公示公開的只是一個大而化之的要目,明年可能就會細化到某領導某天在某飯店接待了哪些人,花了多少錢,下一步,就可以要求公開到某領導某次接待點了哪些菜、是不是超標、要不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等等。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提出過一個概念:“去魅”,即“去神秘化”或“去神圣化”。在當下之中國,盡管公務接待及其費用仍然帶有許多敏感、神秘的意味,但是,改革天然地具有為敏感、神秘的東西“去魅”的功能,從推行公務接待公示試點,到各級人大強化對公務接待預算和政府預算的剛性約束,再到普通百姓、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積極介入對公務接待預算和政府預算的監督與治理,只要這些改革措施不斷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就一定能夠揭開籠罩在公務接待、公款吃請上的神秘面紗,并逐步走向建立公共財政公開制度和現代財政預算制度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