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領專家”孔祥瑞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弊叩侥模枷矚g這樣介紹自己。
????身為天津港第一代門座起重機司機,在寬度不足45厘米的百級臺階上,他高大的身軀半懸空中攀上爬下30年;身披煤塵,手持對講機在長6公里的自動化作業線上查巡,寒來暑往,走了千余天。
????“他是一名響當當的港口工人!”熟悉他的人則喜歡這樣評價他。
????作為全國 勞動模范、2006年度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他主持技術創新項目150余項,累計為企業創造效益8400多萬元。
????他的女兒說,爸爸工作時就像一尊被煤染黑的雕像,唯有生氣的是炯炯有神的眼睛;工友們說,他是一尊聚集了咱們精、氣、神的時代雕像,令人起敬的技能英雄。
????他,就是孔祥瑞,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煤碼頭公司操作一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實踐·創新
????“咱是操作工人,但不能只會操作,要敢于和善于革新改造設備缺陷?!?/p>
????天津港是我國第二大煤炭下水港,孔祥瑞工作的煤碼頭公司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區。2003年底,他由指揮門座起重機改換到指揮進口的世界先進的系統聯動傳輸設備。
????“孔隊長又有一項技術革新項目‘取料機卷筒防出槽機電改造’正申請國家專利……”記者在操作現場聽維修班班長王新合娓娓述說。
????今年1月14日,孔祥瑞從對講機中接到報告:取料機備用電纜“抻”斷了,系統停機!原來是煤碼頭公司電纜表面結冰,導致電纜直徑增加,超出卷筒半徑溢出來,發生電纜拉斷的事故??紫槿鹂焖仝s到,問:“以前出過這種事嗎?”工人答:“出過3次?!笨紫槿饹]有簡單處理完故障就了事,而是和工人們當場商量,在滾筒的上方加裝擋板,控制電纜盤起時超高,再在滾筒電纜槽的兩壁各加裝一個限位開關,這樣既可以保護電纜,又防出槽。
????煤碼頭公司現有堆存和取裝系統設備11臺,裝有動力電纜卷筒和控制電纜卷筒22個,安裝了防出槽、脫落保護裝置后,避免電纜再損壞,僅此一項每年就為企業節約維修成本100萬元以上。而這兩項開關的研制及安裝費用每臺設備不足3000元。
????孔祥瑞的創新與發明,都是緊貼生產實踐,實用有效。電工王樹理隨手掀開門機高壓電纜苫蓋介紹說,這是孔隊長2003年主持改造的高壓電纜保護裝置,原理并不深奧,但巧妙地解決了門機移動保護電纜槽的難題,這在全國沿海港口是首例,“他觀察視角獨特,能看到別人看不出來的癥結,分析方法超前,能想出別人想不來的點子”。
????孔祥瑞另一項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的“門座起重機中心集電器”,同樣出自操作一線。那是1999年7月1日酷熱難當的下午,時任天津港第六港埠公司門機隊隊長的孔祥瑞得知1號門機的中心集電器突然燒毀了。門機被太陽曬了一天,黑咕隆咚的機房如“桑拿房”般悶熱,孔祥瑞第一個鉆進去。不一會兒,他和隨后的張永建等5名技術骨干的工作服全被汗水濕透了。連續修了10個小時,門機恢復了生產,6個人喝了整整5箱礦泉水。這對孔祥瑞的刺激特別大,“設備出問題,只能出一次,今天的汗水不能白流,累不能白受!”
????轉天,孔祥瑞帶領技術骨干成立了攻關小組,改造中心集電器。有的技術人員嘀咕,這是美國公司的成熟產品,我們幾個人干得了嗎?孔祥瑞信心十足,只要有時間就召集攻關小組在一起查圖紙、找資料,解決了中心集電器高度、強度、保護等問題,但是在整體聯接方式上,卻束手無策。一天吃過午飯,孔祥瑞觀察一輛汽車進港送貨,突然來了靈感,一拍大腿:“有了!”汽車的萬向傳動軸有比較大的調整范圍,正好適合中心集電器的聯接使用條件。受此啟發,他們著手重新測試、設計,試驗一次成功。這項技術革新得到了港口機械專家的充分肯定,孔祥瑞和同事共同發表了論文,獲得國家專利,還被生產廠家廣泛地應用在新產品中。
????孔祥瑞多年形成現場設備使用“三必改”原則,即:不利于生產的必改;存在安全隱患的必改;不便于維修保養的必改?!熬S修、搶修固然要緊,不讓問題發生,不當救火隊,才是真功夫!”他隨身帶著日志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他巡視設備時發現的問題、解決的思路。他對隊友們說,“咱是操作工人,但不能只會操作,要敢于和善于革新改造設備缺陷。”
????點評(煤碼頭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史文利):孔祥瑞的專利發明和技術改造,雖然沒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卻可以彌補現代化設備不完善之處;雖然不是驚天動地的科技創新,但是一點一滴從生產實踐中來,可以使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責任·效益
????“當今,工人有了知識、有了技能,才能有力量!”
????2001年,天津港提出沖擊貨物吞吐量億噸大港的目標,第六港埠公司作為全港最大的裝卸公司,承擔著1/4的任務,比上年增加30%。門機隊有18臺門機,歇人不歇馬,全天候作業。
????孔祥瑞天天站在門機下面看,琢磨還有什么潛力可挖。3月的一天,他站在貨船上,近距離觀察門機抓斗的動作,發現抓斗放料時,起升動作間有短暫的停滯。用秒表一掐,16秒左右。能不能利用這個空當,提高門機效率呢?
????于是孔祥瑞和隊里的技術骨干研究攻關,革新門機抓斗的“中樞”——主令控制器,將手柄移動軌跡由“十”字形增加成“五角星”形,使抓斗起升、閉合控制點合二為一,用一個指令完成,成功地節省了15.8秒。一周之內,孔祥瑞帶領工人改造了18臺門機,每臺門機平均每天多裝卸480噸,保證全年完成生產任務2717萬噸,增加利潤1620萬元。
????通過這項創新,孔祥瑞深深體會到,港口工人不僅要用汗水,更要用科學技術和聰明智慧為國家和企業創造效益,這是新的使命和責任,“我最喜歡唱‘咱們工人有力量’,當今,工人有了知識、有了技能,才能有力量!”
????2002年,“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被天津市總工會以孔祥瑞的名字命名,成為全市職工十大優秀操作法之一。
????1972年,年僅17歲的孔祥瑞進入天津港工作時,僅有初中文化程度。從這起步,一點一點地把當時先進的門機設備的全部零件“啃”得清清楚楚,把十幾噸的大家伙變成了自己的“銅肩鐵臂”。30年來,他摸索出適合自身的“專學專用”法:“專學”——將所學的對象跟設備需要和實際操作緊密聯系起來,弄不懂的找技術人員請教;“專用”——把學到的知識全部用于日常的工作,持之以恒,不僅所學的知識系統了,而且操作中得心應手。孔祥瑞把“專學專用”看作一線工人的崗位優勢。今年,他被評為高級工人技師。
????點評(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恩德):凡經歷港口沖刺跨越階段的人們,都感到孔祥瑞身上體現的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強烈的責任感。堅持一天,可能來源于沖動;堅持一年,可以用熱情維系;但堅持30年,除了發自內心的責任感,還能靠什么來支撐呢?
????堅韌·真誠
????“這點小傷不算啥,腳趾差點掉下來咱都沒吭聲!”
????一提起孔祥瑞身上的傷,他的愛人陳秀慧就忍不住掉眼淚。由于日復一日在舷梯上爬上爬下,孔祥瑞患有嚴重的滑膜炎,兩個膝蓋里全都有積液,可他硬是忍著鉆心的疼在臺階上上上下下,不吭一聲;由于長年累月穿著密不透風的連體工作服,成股成股順著皮膚流淌的汗水在孔祥瑞的腰間漚出了大大的粉瘤,他愣是咬著牙,在三伏天,帶著長3厘米、深2厘米的手術傷口未曾休息一天;由于趕工心切,本需8個人操作的換鋼絲繩,他帶領3個工友完成,可大功即將告成之際,卸下來粗粗的鋼絲繩卻狠狠地撞擊在他的胸口,幾天幾夜疼得直不起身,更無法入睡。
????采訪中,經不住記者的請求,孔祥瑞脫下襪子,已經變了形的右腳大腳趾留下曾經被重重的鐵滾子碾壓的印記;還有那變了形的左手食指,指甲已經裂成兩半無法愈合,從指甲里面伸展出來的一條深深的疤痕一直延伸到第一指節處,留下曾被鋼絲繩“輕輕”掃過的痕跡。
????“這點小傷不算啥,腳趾差點掉下來咱都沒吭聲!這是咱男子漢的‘勛章’!”孔祥瑞擺擺粗糙的大手,呵呵一笑。
????對工友,孔祥瑞可真是掏心窩子。2004年9月4日,一隊36歲的職工李金忠的心臟主動脈出血,孔祥瑞張羅把他送進醫院,當得知他家里剛剛買了房子,一時湊不齊住院押金時,孔祥瑞馬上打電話聯系妻子,取來了自家2.4萬元錢。李金忠經搶救無效去世后,家庭有困難,孔祥瑞在全隊動員募捐,并第一個捐出500元。短短兩天時間,全隊職工捐款1.3萬元。當孔祥瑞帶著同事的心意去慰問時,沒在李金忠家吃一口飯、喝一口水。去年春節,他與副隊長龔庭剛帶著慰問金一天走訪了6戶困難工友,中午兩人喝羊湯、吃燒餅,僅花了6元;今年春節,他與副隊長賈鐵柱跑了17家,中午兩人喝云吞,共花了12元。
????點評(煤碼頭公司技術部工程師康建橋):孔隊長經常跟我們說,對國家要忠,對企業要愛,對同事要誠!跟他打過交道、共過事的人,都能體味到他兄弟相待的情誼。他的這份真誠和關愛,凝聚、造就了和諧的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