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2009島城首屆誠信健身機構評選
·市婦聯幫您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
·陽光檢察:讓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
·機票頻道:3.15有獎調查開始了
新聞中心> 專題> 時政類 > 正文 舊報全文檢索 版式檢索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經濟社會比翼齊飛
 

青島新聞網 2009-03-10 10:35:22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在改革開放的宏偉進程中,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創新融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踐,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到“科學發展觀”,通過一次次掀起新的思想解放浪潮,不斷推動著黨的思想政治路線的升華和躍遷。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形成,使我們得以站在一個全新的制高點上,檢閱我們的發展成就,審視我們的發展方式,梳理我們的發展思路,修正我們的發展偏誤。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五個統籌”,是我們在戰略高度
把握發展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而其中“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 “五個統籌”中貫徹以人為本核心思想的重大命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不可或缺的互補前提,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先決條件。改革開放30年,通過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中國生產力得到了大解放,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經濟領域的巨大變化相比,我國社會體制的變革及社會事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逐漸凸顯。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十分迅速。1978-2007年間,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從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學率從20%達到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不到1%提高到23%;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很低水平起步,達到44.6%。目前我國15歲以上人口和新增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資源開發處于發展中國家較好水平。義務教育進入全面普及鞏固的新階段,基礎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也有很大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顯著,人群健康狀況持續改善。目前,我國人均期望壽命達73歲,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嬰兒死亡率為15.3‰,孕產婦死亡率為36.6/10萬,兩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15種傳染病。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完善。自2004年起,全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啟動,實現了37種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截至2007年底,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都已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729個,已覆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實現了在全國農村基本建立起新農合制度的目標。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衛生機構數量由16.97萬個增加到29.84萬個;每萬人口執業醫師由10.8人增加到15.4人。

????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完成了制度轉型。以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企業職工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試點為起點,我國先后啟動了養老、失業、生育、工傷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經過一系列試點探索,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相繼建立并逐步規范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于1997年實現了統一,2005年進一步完善了有關制度規定和政策措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于1998年開始全面建立,2003年以來,先后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制度于1986年建立,1999年頒布《失業保險條例》,對制度進行了調整和完善。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制度建設,我國基本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對人們可能遭受的各種風險作出了制度安排。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業體制打破了“統包統配”的僵化模式,建立了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實施了積極就業政策。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為就業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總量成倍增加。據統計,2007年,我國就業人數76990萬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萬人,年均增加1270萬人,年均增長2.3%。29年間增加的就業人數是改革開放前凈增就業人數的1.85倍。

????30年間,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文化體制改革由點到面不斷深化,取得了顯著成效。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近代以來文化發展最穩定、成果最豐富的時期之一。

????體育事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發展和進步。改革開放的一系列發展成果給體育事業帶來了無限活力和巨大動力。同時,體育的改革發展也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運動員獲得的世界冠軍占建國以來總數的99%;競技體育的大突破是“國運盛、體育興”的最好詮釋。

????伴隨發展進程,經濟社會不協調的矛盾漸顯

????改革開放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線推進的。在經濟改革攻堅戰步步告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走向完善、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國社會體制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明顯滯后,一些關聯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問題和矛盾也逐漸顯現。

????一是就業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大量職工“分流下崗”;同時,隨著農村和農業改革的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加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使就業壓力和社會保障壓力陡然增大,顯性失業和隱型失業都明顯增長。

????二是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上學難、看病貴等民生問題日益突出,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銜接出現問題。公共教育體系、公共衛生體系、社會救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加強和完善。

????三是社會管理相對落后。治安管理、安全管理、危機處理、環境管理都存在諸多薄弱環節。

????四是社會結構特別是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現象突出,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令人關注。

????其他社會問題如廉政問題、社會風氣問題、社會環境問題等都十分突出,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應當看到,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現象的出現有其一定的客觀原因。一方面,從發展的原理看,發展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的初期和中期,我們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提高效率上,在處理效率與公平的矛盾關系上明顯向效率傾斜,這在當時的歷史階段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一個艱難的探索過程,人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相互關系的認識只能伴隨改革開放的實踐進程一步步提高和深化。

????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近年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關系趨向改善

????從認識的轉變上看,政府對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問題重視程度的提高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國從“六五”計劃就開始把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改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社會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愈加重視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人類發展與環境和資源之間關系的協調,強調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戰略。“十五”計劃又進一步把“以人為本”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把保護和改善居民發展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放在了更加顯著的位置上。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把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作為有機整體提了出來,反映出黨對于發展問題認識上的飛躍。

????從發展目標的調整來看,無論是“十一五”規劃還是近年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在目標制定上對改善民生和社會發展的傾斜度和關注度都有明顯提高。

????從政府投入變化上看,近年來政府開始逐漸增加對發展社會事業的投入。在衛生方面,全國財政用于醫療衛生支出2003-2007年5年累計比前5年增長1.27倍。重點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功能比較齊全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成。衛生總費用構成中,近年來個人支出比重持續下降,政府預算和社會支出比重持續提高。在社會保障方面,全國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近5年累計比前5年增長1.41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已擴大到全國86%的縣,參合農民達到7.3億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4140億元,比2002年增加2898億元。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逐步提高。在文化和體育方面,全國財政用于文化體育事業支出5年累計3104億元,比前5年增長1.3倍。

????近年來,各地政府在大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僅努力增加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強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規劃和引導,而且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積極改革政績考核體系方面也作出不少有益的探索,有力地促進了各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是要處理好發展社會事業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社會事業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探究其深層癥結,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對于發展社會事業的功能定位是關鍵問題。如在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領域,在改革推進過程中沒有科學界定政府的功能和職責,導致過度依賴市場,應該是產生諸多問題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從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踐看,“提高效率靠市場,把握公平靠政府;保障大眾基本需求靠政府,滿足高層次、多樣化需求靠市場”應是政府和市場對社會事業發展的功能界定的基本共識。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作了深刻和全面的闡述,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對發展社會事業的職責和任務。我們相信,只要各級政府加快轉變職能,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強化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政府職能,在為人民群眾提供教育、醫療、科技、文化和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一定能早日形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定能早日實現。(記者 高藍星)

頁面功能  [ 評論 ][新聞爆料][ 小字][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林甸县| 峡江县| 山东| 荣昌县| 神池县| 青川县| 邯郸市| 于都县| 雅江县| 乐亭县| 呼玛县| 益阳市| 银川市| 冀州市| 泗阳县| 开封县| 洪雅县| 西安市| 酉阳| 阳城县| 通河县| 桐庐县| 禹城市| 铜鼓县| 肥东县| 正镶白旗| 霞浦县| 乌拉特前旗| 石嘴山市| 佛坪县| 观塘区| 阿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镇康县| 甘孜县| 含山县| 万全县| 雷山县| 玉龙|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