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貨栽在女性消費市場
“三八節”外地品牌占據商場貨架 開拓不足使島城傳統優勢產業今成“短板”
早報財經專訊
瞄準“三八婦女節”的商機,島城各大商場促銷活動不斷:高檔百貨店忙著給女性會員加購物
積分,中檔大商場則針對女性消費啟動新一輪返券和打折。但在島城女性品牌消費品市場上,卻難見青島本土企業產品身影。由于呈現品牌弱勢,本地產品被“三八節”市場邊緣化,青島女性口袋中的錢大多數被外地企業賺走了。
本地品牌充當配角
昨日,記者走訪佳世客東部商場、家樂福香港中路店以及麥凱樂青島總店看到,普通日用化妝品幾乎成了外地品牌的天下,如北京的“大寶”,江蘇的“隆力奇”,上海的“美加凈”、“雅倩”,深圳的“丁家宜”等,占據了貨架最顯眼的位置。在女裝服飾方面,上海、杭州、廣州的女裝品牌舉目可見,而青島本地品牌日銷售量與外地品牌差距明顯。
產品銷售市場反映出來的信息在我市各級品牌評選上得到了“證明”。記者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統計結果發現,目前青島企業共獲得的54個“中國名牌”中,沒有專一女性消費品品牌,在評選出來的151個“山東名牌”中,女性消費品生產的只有海洋麗姿牌化妝品、孚德牌女鞋2個品牌;在已經評選出來的267個“青島名牌”中,也僅有海洋麗姿牌化妝品、孚德牌女鞋、綺麗牌女裝、佳思菲爾牌女裝、紅妮牌針織女裝、花手箱牌女時裝6個品牌,不到品牌總數的3%。
傳統優勢未得發揮
縱觀城市經濟發展史,靠輕工業起家的青島,在一些傳統優勢產業上,并不缺乏培育女性消費品知名品牌的沃土。以女裝和化妝品為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紡織服裝在青島工業體系中一直是骨干產業,而在化妝品生產領域,上世紀90年代以前,青島日用化工總廠生產的“馬牌”潤面油在全國市場赫赫有名。
“傳統優勢產業在市場經濟新環境下沒有得到進一步發揮,是造成目前本土女性日用消費品強勢品牌缺失的一個原因。”青島市品牌經濟咨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先登分析,目前國內的女性日用消費品品牌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浙江、廣東等地區,這些品牌的生長歷史大多只有10多年,快速形成市場影響力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有較為先進的品牌意識,在產品研發出來后,通過品牌包裝和營銷快速“聞名”。另外,不考慮改革開放后境外品牌的大舉進入等因素,青島女性日用消費品呈現弱勢現狀的另一個原因是,人才相對缺乏。比如女裝生產方面,高端設計人才儲備不足一直是限制女裝品牌取得突破性發展的一個軟肋。
品牌升華靠新技術
“從整個領域的品牌培育上,可以通過多種努力改變這種現狀。”郭先登認為,增強企業品牌建設意識,發掘傳統優勢產業創新能力是一個途徑,如青島女裝品牌培育等可行此道。通過高新技術帶動,促使新技術產品產業化,用高技術含量沖擊市場,形成品牌競爭力也是一種品牌升華的捷徑,如已經成為山東名牌的海洋麗姿牌化妝品正在證明這個捷徑是可行的。
(記者 劉延青 實習生 姚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