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25日訊
記者在今日上午的物價局工作會議上獲悉,2007年糧油價格可能會持續上漲,以下是記者了解到的情況:
自11月中旬以來,我市糧食市場價格陸續出現上漲,受糧價上漲等影響,油料價格隨之上漲,對城鄉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市物價局的監測調查顯示,近期糧食價格近期趨于平穩,油料價格全面上漲,花生油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糧食價格近期趨于平穩
11月中旬開始,糧食價格全面上漲,11月下旬達到高峰,12月上旬開始有所回落,目前市場價格趨于平穩。小麥、面粉的價格在11月份都有所上漲,上漲百分比在8%-25%不等,但從超市銷量上看,群眾對這次漲價反映比較平靜,沒有出現集中購買的現象。
油料價格全面上漲,花生油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在糧食價格上漲的同時,油料價格隨之上漲。從油料生產加工企業調查的情況來看,油料的價格上漲了11.18%-20%,原料價格雖然上漲但供應比較正常,植物油加工企業將原料漲價部分基本平攤到市場消費者身上,企業利潤沒受到明顯影響。從市場銷售情況看,花生仁、花生油、豆油價格明顯上升,但從市場總的情況看,豆油、色拉油等品種價格開始回落,但是花生油價格由于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價格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農戶存量情況
此次市物價局調查農戶45戶,從調查的情況看,戶均存玉米1035.3公斤,比去年同期的516.3公斤增加100%。
調查分析,此次糧食價格上漲總體而言可以說是由于局部供求不平衡造成的,主要發生在河南、山東等部分地區。造成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方面主要是指國家的托市收購政策。由于夏糧連續三年豐收,為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提高農民的收入,今年夏糧國家的收購保護價格比較高。今年夏糧大部分掌握在國家手中,市場糧食流通數量減少,形成市場供需短期缺口,導致糧食價格上漲。
(二)季節性需求加大
十一月份后,天氣逐步寒冷,有利于面粉的儲存,加上“元旦”、“春節”將臨,糧食的需求量將逐步加大。各糧食加工企業開始擴大生產量,對糧食的需求擴大,但是市場供應又出現短期缺口,不可避免地造成糧價上漲。
(三)自然災害的影響
今年,我國南部沿海省份及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等地相繼發生自然災害,糧食減產已成定局,我省做為全國糧食主產區今年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農民抗旱的積極性不高,2007年夏糧將大幅度減產,糧食的區域消費必定受到影響。明年夏糧預期的減產及糧食種植成本過高,造成農民嚴重的惜售心理,加上糧食的主貨源掌握在國家手中,市場供應減少,必然造成糧價上漲。
(四)成本推動因素
近幾年來,國家為了增加廣大農民的種糧收入,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取消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用油補貼等。但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農資價格上漲的絕對值已經超過國家給農民各項補貼金額。由于種植成本太高,形成農民種兩季(小麥、玉米),賺一季(玉米)的說法,造成農民的另一個惜售心理,不可避免地影響市場糧食的供應。
(五)國際市場的影響
今年國際糧食主產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大幅度減產,造成國際小麥價格前10個月持續上漲。由于國際小麥產量減少,糧食主產國紛紛減少小麥出口數量,導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從而刺激國內市場小麥價格上揚。
油料價格上漲的原因
油料價格上漲主要原因一是國際市場油料價格上漲;二是今年我省花生的品質較好,歐盟等進口數量增加,導致油料出口加大;三是由于糧食價格上漲,從而帶動油料價格上漲。
綜合市場調查的情況分析,雖然此次糧食價格上漲來勢較猛,短期內上漲幅度較大,但是從供需總量情況來看,無論是全國還是省內,供需基本平衡,因此“糧食安全”不會出現較大問題,如果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到位,糧食價格上漲不會持續較長時間。目前,國家對河南、安徽等地進行了收購糧的拋售,短時期出現的市場供需矛盾得到緩解,市場糧價也逐步回落。至于糧食價格是否回落到起始水平,還需要有一定緩解過程。部分油料價格如豆油、色拉油等價格在糧食價格平穩后近期也趨于平穩,花生油則由于原料價格持續上漲,近期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青島新聞網記者
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