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大風、冰雹災害,損失超過1萬元的大荔縣埝橋鄉黃營村老趙最近拿到了鄉政府發給的救災款———一共9元。拿到這9元錢后,老趙不但沒有感激,反而有些哭笑不得。
災害經濟損失達千萬元
今年6月25日,大荔縣境內發生罕見的大風、冰雹災害
,造成數人死亡,經濟損失十分嚴重。據大荔縣埝橋鄉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僅埝橋鄉受災土地面積就超過了3萬畝,經濟損失至少也有1000萬元。
埝橋鄉黃營村屬于災情較重的地區。老趙家有9口人,有11畝土地,分別為蘋果3畝、梨4畝、棉花4畝。去年老趙家這11畝土地的毛收入是1萬多元,但今年卻不超過2500元。
老趙說:“被冰雹打過后,3畝蘋果基本上沒賣到錢,4畝梨賣了800多元,4畝棉花賣了1200多元,連投入化肥、農藥、農膜的錢都沒有收回來。”
前不久,老趙從村民小組組長那里領到了救災款,一共是9元,平均每人1元錢。老趙說:“一人1塊錢,你說能買啥,連1斤面粉都買不來,這不是耍咱嗎?”
群眾不愿領1元錢救災款
正在老趙接受采訪的時候,當地信用社的同志來收貸款了。“不是不想還,手里實在沒錢,看能不能推遲還貸。”老趙向信貸員解釋。
老趙介紹說,黃營村他所在的這個小組共有83戶,大約六七十戶人家都有貸款,數額一般在5000元上下。一般都是春天買化肥、農藥、農膜的時候貸,秋冬賣了農產品后還。
“救災款為什么每人只有1元呢?”
“全村(指黃營村二組)損失20萬都不止。大家都遭了災,給這家不給那家,怎么給村民解釋?”說著,黃營村二組組長趙普選拿出了全組每戶受災情況統計表,表上顯示全組受災共623畝。
南黃村也是“6·25”風雹災害比較嚴重的地區,該村有人口1200多人。據村支書蘭增祥講,南黃村家家都受了災,且多數人家有貸款,鄉政府撥的2000元錢分到每個人那里只有一元多一點,一些群眾不愿意要這錢,所以這筆錢現在還在村會計那里,沒辦法發下去。
3萬畝土地受災撥了4萬元
據埝橋鄉政府一名副鄉長講,“6·25”風雹災害發生后,大荔縣民政局一共給埝橋鄉撥了2萬元的救災款,而全鄉有3萬畝土地受災。根據受災情況,鄉上給每個村發放了1000-2000元不等的救災款。
據了解,今年9月,埝橋鄉政府還向縣民政局爭取過一筆救災款,數額也是2萬元。目前,16000元還在鄉財政所的賬上。
“就是加上這兩萬元,還是杯水車薪,況且鄉上還要考慮安撫那些在災害中死亡者的家屬。”埝橋鄉政府一名工作人員說。
縣民政局:平均分配不當
大荔縣民政局局長劉朝陽接受采訪時表示,縣民政局確實分兩次給埝橋鄉政府撥去4萬元救災款,至于這些錢是怎么分配給受災群眾的,具體由鄉政府負責。
“救災款雖然不多,如果能把錢集中分配給那些受災后過不了日子的群眾,效果會好一些。”大荔縣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說。
對于大荔縣民政部門的意見,老趙很不以為然。“分給我們村(指黃營村二組)一共只有400塊錢,就是集中救濟給10戶人家,也幫不上忙。何況,冰雹又不長眼,誰家的果子它都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