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戴敦峰
大慶市公安局局長曹力偉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只筆筒,筆筒里有22支簽,每個簽上寫著一個分局的名字。
2006年6月初,曹力偉從筆筒里隨手抽出3支簽來。"不論是上級機關來檢查,還是新聞媒體采訪,我們都隨機抽簽,抽到哪里就去哪里。"
2月初,公安部通過新聞發布會
表示,今年將進一步精簡機關人員,充實基層一線執法執勤實戰單位力量。通過警力下沉,實現基層所隊實有警力占所在公安機關或部門、警種總警力的85%以上。
一年半前,大慶市裁撤了全城的派出所,一年半之后,曹力偉自信地面對外界的目光,因為大慶的改革,被認為是走在了公安部部署的前面。
從去年始,大慶市悄悄推出這一大膽改革,原先的70個派出所全部撤銷,合并成20個分局。
一個城市沒了派出所,在建國后,尚屬首例。大慶市這一做法,也因而被形容為"在體制上動刀"。
而在砍掉了最基層的建制后,治安形勢是否會惡化?百姓辦事會遇到困難嗎?警力資源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種種疑慮,在一年多的改革中如影隨形。
10個環節砍了7個
"老百姓一開始有些不習慣,畢竟這是建國以來頭一回。"大慶市公安局局長曹力偉說,"給老百姓服務的不是派出所的牌子,而是派出所里的人。"
八百坰的孫龍蘭家附近有一市場特別混亂,經常發生搶奪案件,大白天逛市場都不敢拎包。"那時候別說在市場里見到警察,出了事報警往往都遲遲都不見人。"但是從2005年后,孫龍蘭發現這附近天天有警察轉悠,還經常有警車在市場旁停著,"拎包的賊都嚇跑了"。
"現在走到哪都能看到警察的身影,晚上經常能看到有警燈從樓下閃過,心里感到特別踏實。"紅崗區居民尹淑芳說。
龍南分局政委陳永清每周要安排一天帶隊去社區巡邏。從前政委只要管好政治思想工作就夠了,現在則不然,"改革后所有分局的干部,全都要下去巡邏。"陳永清說。
改變的不只是巡邏。辦理一件農轉非戶口要經過多少程序?原怡園派出所警長、現龍南分局社區三隊隊長賈雙貴最清楚,"以前要經過派出所管片民警、戶籍內勤、所長,分局戶政科內勤、科長、分管局長,市公安局戶政處內勤、戶政科長、戶政處長、分管局長這么十個必須的環節。沒幾個月別想辦下來。"
"現在簡單了。"賈雙貴說,權力下放到分局,辦理農轉非戶口,只需經過社區民警調查、戶籍內勤審核、分局領導審批三個環節,15個工作日內辦完。
讓胡路區紅驥牧場群眾到最近的紅衛星派出所辦事要走30多公里、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改革后,喇嘛甸分局每天都派駐2名民警在場區警務室辦公,群眾辦理戶口、身份證,只需到警務室交給民警,民警辦好后親自送到群眾手中。
2005年底,大慶市公安局面向市民發放了13萬張征求意見表,其中反映辦事不方便的只有15張。
"也許這是由公安局出面征求意見,有人會擔心它的客觀公正。"大慶市公安局局長曹力偉笑言,"那另一個數據或許更能反映問題。"
市長熱線12345是市民反映問題的重要渠道,2005年,市長熱線共受理電話76409個,只有3個反映社會安全問題。
公安局長的反思
2004年6月,曹力偉從黑龍江省公安廳調任大慶市公安局局長。派出所民警出身的曹上任伊始,就花一個多月跑了100多個派出所。
"調研發現一個問題,很多業務骨干被提拔成干部之后,就不再參與一線工作。于是就出現了工作幾十年的派出所所長不會破案、不會做群眾工作的情況。"
把一個球星放在球場上,還是放在教練席上作用大?曹力偉決定把他們趕回"足球場"上去。
按照原先的體制,每個派出所有1個所長,1個政委,2個內勤,加在一塊就是4名"指揮員",70個派出所就是280名。市局有22個部門,包括經偵、緝毒、國保等,每個分局也都和市局對口設置了16-18個大隊,每個隊又有大隊長、副大隊長和政委等干部。
"過去的體制中'背手'的太多,我們的改革就是要把這背著的手放下來。"曹力偉說。
警務體制改革后,所有派出所、分局的專業大隊取消,取而代之的是20個分局,標準是每個分局覆蓋10萬人口、出警半徑10分鐘,在分局中,則只設"三警一科"的構架。
孫萬庫原先是薩爾圖區新星派出所教導員,改革后成為東安分局社區一隊的負責人。社區一隊有6名隊員,又分成3個小組,每組由一名小隊長負責。
孫萬庫的頂頭上司是東安分局主管社區民警的副局長。東安分局共有3名副局長,分別兼任社區、治安和刑偵大隊長,還有一名法制綜合科科長,主管后勤工作。這就是所謂的"三警一科",而這四個部門的人員又按照3∶3∶3∶1的比例配置。也就是說,在每個分局的后勤行政人員不超過總體的10%。
在2004年6月底,大慶市公安局具有執法主體資格的正式警察只有3866人,而在基層實戰第一線的警力還不到二分之一,大部分警力滯留在上層機關。
在警務體制改革后,大慶市僅分局和縣局的行政人員就減少了715人,比原來減少了80.6%,執法人員增加了1116人,從原先的48.5%擴張到89.3%。
"原先的體制中,每12個人里就有1個科長、2個副科長和1個內勤,600個人中就有200個官。現在改革后,600個人中沒有一個當官的,全是作戰員。這就是好體制。"曹力偉說。
"以前在基層想要爭取個科級指標可不容易,現在改革后,只要擔任6人一隊的隊長,就是正科或副科級,基層的科級干部指數明顯增加了。"孫萬庫對這一點的感受非常明顯。
"在干部指數上我們盡可能地向基層傾斜。"曹力偉說,"這樣可以確保基層民警的積極性,也可以減少改革的阻力。"治安好轉
讓胡路區發生的一件事,常被龍南分局的警員當作笑談。
2003年時,有群人在區公安分局樓下打架,打著打著就打到分局里面了。分局的人一看,趕忙給怡園路派出所打電話,讓他們來處理,因為分局在該派出所管轄范圍內。
"以前分局和派出所是兩層皮。"龍南公安分局政委陳永清說,"而現在的分局,其實就是個大派出所。"
"以前如果發生一起案子,一個指示從市局到分局局長,到主管刑偵的分局副局長,到分管刑偵大隊的大隊長,到中隊長,再到探長、警員,要經過這么多程序!"曹力偉說。
曹力偉用組織學原理來分析這個指揮鏈條,一個指令從決策層到執行層,中間要經過漫長的組織協調層。"大量骨干都無效堆積在這里。"
經過精簡后,指令的傳達途徑被壓縮到"分局局長-副局長-隊長"。"從副局長開始就是執行層了,這個中間環節已經被壓縮到極致。"曹力偉認為。
"和以往相比,現在我們一線民警要輕松不少。"龍南分局社區三隊隊長賈雙貴說,"過去派出所只有那么幾個人,分局的工作還沒完,市局的工作又來了。動不動還要接待上面的檢查團,加上三班倒,大多數民警一周回不了兩次家。"
曹力偉發現,隨著手機和家庭電話的普及,市民報警很少再跑派出所,而是通過110。但過去市局110指揮中心接警后,要把警訊傳到分局,分局再傳到派出所,才能派出警員,中間環節冗長。
"有時出警晚了兩三分鐘,就錯過了最佳時機。"原怡園派出所警長賈雙貴說。
如今的社區采取網格化管理,每個警種的一支6人小隊分成3個小組,負責一塊社區,而每個社區里又分布3個警種,因此一個社區里就同時有18名民警在執勤。
2005年7月中旬的一個午夜,市局110突然接到大慶一家酒樓附近"被搶劫"的報警,薩爾圖分局正在巡邏的社區警、治安警和刑偵警,最快3分鐘趕到現場,最遲的也在4分30秒到達。原來這是黑龍江省公安廳進行的一次隨機暗訪,警員們反應速度之快,讓暗訪人員不禁稱許。
龍南地區在大慶比較富裕,外地搶劫團伙素有"血洗龍南,回家過年"之說。
"改革前的老讓胡路分局從來沒有抓到過一起搶劫現行,改革之后,一年抓了3伙9人。"龍南分局政委陳永清說,"抓一個現行獎勵5000元現金,民警因為抓現行,眼鏡、手機弄壞了,分局來賠。"
改革之后,龍南分局在12小時內破獲的命案數達到3起。"只要報警及時,犯罪嫌疑人還沒有跑出轄區,就被分布在社區網格里的民警抓獲了。"陳永清說,2006年發生的一起搶劫案中,有的犯罪嫌疑人刀還沒來得及亮出來,就已經被趕來的民警制服了。
2005年大慶市破獲案件數量比2004年增加42%,抓獲犯罪嫌疑人比2004年增加31%。
是否成為公安改革的方向
"從前每個分局都有十幾個不同的警種,有的警種忙死,比如刑警,有的警種一年也沒幾個案子,比如緝毒。警種之間的工作內容不同,也沒法形成競爭。"曹力偉說。
如今分局取消了專業科隊,副局長以下全部2人一組、6人一隊,哪個組破的案子多,誰抓獲的嫌疑人多,每個月張榜公布一目了然。
一個分局的局長告訴過曹力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隊長,因岳父生病耽誤了一個月的工作,破獲的案件數很少。月末公布成績前,這位隊長悄悄向另一位隊長打招呼,希望他能"借"給自己幾起破獲的案子,等到下個月自己再多破幾起"還"給他。
曹力偉聽到這個故事很高興。"以前哪有這種事情?這說明民警心中已經有競爭意識了。"
"大慶市公安局自1979年建局以來,經歷了一系列小的調整和大的改革,但都沒有對警務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變。"曹力偉認為,過去的警務體制一直屬計劃經濟范疇,計劃經濟的特點就是缺乏競爭。"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警察內部競爭起來,現在看來,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
"省政法委、省編辦對此非常有興趣,先后來調研過。"曹力偉說,他們之所以感興趣,是因為公安機關以前存在的問題恰恰是政府機關現在存在的問題,公安機關的改革方向恰恰是政府機構的改革方向。
公安部政治部調研室副主任趙偉在調研后認為,大慶警務體制改革符合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政府機構改革的方向。
公安的改革一定要遵循政府改革的方向,曹力偉自己把它總結成四點:有限的政府,不能包打天下;有價的政府,要有成本觀念;扁平化管理的政府,層級不能過多;自我適應的政府,根據政策方針的變化自我調整。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