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鋼梁正在起吊

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鋼梁正在起吊
觀看吊裝的市民從本報獲取相關信息
■2003年8月,設計專家接到復線橋設計任務
■2003年12月28日,基礎設計完成,橋墩工程正式動工
■2003年7月~2004年10月,設計審核工作一直持續
■2006年5月14日,大橋北接頭吊裝成功
■2006年5月15日,重達1400噸的鋼箱梁從武漢運抵重慶
■2006年5月26日6時,開始吊裝鋼箱梁
6號橋墩可能要拆
雖是姊妹橋,但石板坡長江大橋和復線橋兩座橋還是有明顯區別,最突出的就是“妹妹”復線橋少了一條腿———6號橋墩,不過有關專家透露,石板坡大橋的6號墩也可能要取消。
切割船頭
“3個火槍手”花了3小時
昨天上午9:35,百米鋼梁終于被吊到65米的高空,3支噴著烈焰的火槍一起作業,3個小時就成功割下了船頭。
3:00~9:356個小時提上65米高空
昨天凌晨3點半,專家對吊出水面的鋼梁進行了全面檢測,發現北邊鋼纜比南邊重129噸,是不是鋼梁進水了,還是鋼纜四個方位沒有拉平導致不平衡呢?
經檢查鋼梁并沒有進水,而是因為割掉鋼纜后,偏重情況依然存在。經過現場研究,決定調整吊機平衡后再實施吊裝,起吊速度比原計劃慢了許多,到昨天上午9:35,經過6個小時的提升,鋼梁才被提升到預定的橋底下1米處。
9:57~13:003支火槍割下船頭
9:57,工作人員開始切割船頭。只見三個工人各操一把氧化切割噴槍下到船頭上,先將船頭上的擋板用滑輪掛在橋上,很快就將船前的擋板割開,吊上了鋼梁。
擋板割開后,8噸重的船頭套好橋上放下的鋼纜,三個火槍手鉆到“船艙”內,三個火槍同時開火,中午1時,船頭就被成功割下,工作人員慢慢橫拉鋼繩,讓船頭懸吊在了橋下。
據了解,在鋼梁吊裝到位后,還會將船頭吊上橋來。
對接合龍
1288顆螺栓套牢鋼梁
本報訊(記者 陳龍華
羅薛梅)割掉船頭后,吊機繼續作業,終于在昨天晚上9:30,將鋼梁成功吊裝到位,然后施工人員開始固定連接鋼梁,將用1288顆螺栓將鋼梁與大橋連在一起。
對接縫間差只有2毫米
下午4:20,割完船頭船尾的鋼梁開始作最后提升,完成其“合龍”對接。此時鋼梁提升速度非常慢,肉眼幾乎看不到鋼梁在上升。經過約半小時的提升,鋼梁上部與大橋的底部實現對接。
此時,鋼梁提升系統再次暫停,測繪人員開始對鋼梁的方位進行檢測,因為鋼梁與大橋的設計非常精確,每頭對接縫的間差只有2毫米,方位稍有偏差就不能對接。經過檢測和調整,鋼梁繼續上吊,工作人員還不時用噴槍將割船首時不平整的地方進行處理,到晚上9:30,鋼梁終于實現對接,大橋成功實現“合龍”。此時,南北兩橋頭分別響起了鞭炮聲。記者注意到,鋼梁北岸與橋面仍有2cm左右的距離,“現在只是初步‘合龍’,我們還將實現一毫米不差的精確對接。”
黃奇帆第一個跨上鋼梁
昨晚9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來到吊裝現場,此時鋼梁離橋面還有約40厘米的高度。黃奇帆一步踏上鋼梁,然后再上到混凝土橋面上,在北面與大家一起觀看鋼梁吊裝。到9:30,鋼梁成功實現“合龍”時,黃奇帆第一個跨上鋼梁,從中間徑直走過鋼梁,踏上了南邊7號橋墩的橋面。
6月7日完成全部對接
吊裝到位后,工作人員開始進行北端鋼梁的固定工作,首先是將對接口穿上螺栓。在每端鋼梁與大橋的對接面上,都有80多個對接板,每個對接板上都有對接洞,工作人員將螺栓逐一穿在接洞上套緊。據了解,整個對接兩端一共將套上1288個螺栓。
鋼梁的對接預計將到6月7日左右完成,拆除大橋上的吊具,整個大橋橋面就完成暢通。
鐵桿“橋迷”
熬通宵看吊裝
鋼梁吊裝吸引了上千市民前往參觀。昨天早上6點,環衛部門派出10多名環衛工人,花了兩個小時,才清理干凈市民在南濱路留下的滿滿一車垃圾。
南橋頭周邊的花草也備受摧殘,南濱路的中央綠化帶許多花草都被踩死了。南橋頭通往南濱路江岸的花圃在短短兩天時間里,被行人踩出了幾條“便道”。
南坪的張先生是個鐵桿“橋迷”。前日早上6點鐘,他帶著干糧到南濱路,一坐就是23個小時,直到昨天清晨5點才回家睡覺。
禁航解除
百船爭過大橋
本報訊(記者 陳龍華)昨天上午9:45,長達28小時的禁航終于解除,上百艘船爭過大橋。
原計劃吊鋼梁禁航時間為18個小時,前天24點結束。不過由于吊橋在拉纜、測位等方面耽誤了時間,所以整個禁航比原計劃延長了近10個小時,到昨天上午9:45正式解除,三峽898號輪通過禁航區域。
此次禁航是長江航道上禁航時間最長的一次。
8月通車
石板坡大橋不再堵
相距5米,石板坡長江大橋和石板坡復線橋形成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姊妹橋”。復線橋將在今年8月建成通車。屆時,“姊妹橋”將并肩作戰,徹底緩解石板坡大橋擁堵情況,不過新的堵點向兩端外延。
石板坡大橋不再堵
隨著世界第一跨的吊裝,復線橋主體工程也就全部完工,將進行大橋圍護結構、橋面鋪設等,預計8月建成通車。
復線橋按城市I級主干道設計,設計時速60公里/小時。交通專家介紹,復線橋建成后,大橋將實行進出城各走一橋的組織方式,其最明顯的交通變化就是,現通行的石板坡長江大橋不會再擁堵,尤其是堵得最嚴重的南橋頭將徹底緩堵。
南坪可能再成堵點
專家還指出,隨著復線橋通車,南岸堵點可能會重新回到轉盤中心區域,因為這個口子的疏通能力并無改善。
此外,北橋頭、中心路等路段交通壓力將會更大,因為這些路段的車流量幾乎飽和,一旦加大進城壓力,必然產生新堵點。
復線橋成疏導兩端交通平衡線
復線橋建成通車后,橋上通行能力增大,須對兩端作相應調整,向相互平衡點靠攏。專家建議,一方面是從硬件上靠攏,如南坪中心區域下穿道今年將開工,這是疏通南邊交通,與大橋通行能力達到平衡的重要舉措。此外,就是從軟件上,依靠現有設施組織優化交通,比如對部分路段限速、限向等,使周邊交通系統暢通起來。
四座大橋明年通車
我市主城目前還有4座大橋在建,將于明年建成通車。一座將在今年啟動建設。
這4座大橋是朝天門長江大橋、魚洞長江大橋、珊瑚長江大橋和嘉華嘉陵江大橋。
其中珊瑚大橋與石板坡復線橋均在2003年底開工興建,因珊瑚大橋涉及兩端兩個大型立交和一個隧道,工程任務要多很多,明年才能通車。
朝天門長江大橋、魚洞長江大橋和嘉華嘉陵江大橋,則是在去年底同時開工建設的,預計都將在明年建成通車。
連接渝北區與北碚區的悅來嘉陵江大橋,年內將開工建設。預計2009年建成。
焊接拍片
大橋安全可確保
鋼梁與接頭焊接完成后,還將對焊接縫拍X片,保證焊接質量,相關專家表示,整個大橋建成后安全性沒有問題。
設計:減輕自重保安全
設計專家介紹,當初之所以要考慮用鋼混結構,主要就是從安全性上考慮的。因為采用鋼結構比用混凝土結構要輕60%的重量,一旦自重減輕了,大橋安全性就大大提高,大橋通行承重也不存在問題。所以從設計上復線橋的安全性沒有問題。
材料:每一種都要檢驗
不管是鋼筋、混凝土,還是鋼纜線等,只要是用在大橋上的材料,都必須檢驗。比如預拌送來的混凝土,每一車都要檢測,曾有幾次就因天氣太熱,運送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溫度太高,沒有達到要求而被拒收。
建設:焊接全部要拍X片
大橋建設的每一步都非常仔細,比如在大橋鋼梁進行的對接中,對接口全部焊接,而每一道焊接口都將全部用工程檢測儀器拍X片,保證沒有裂痕和縫隙。
監理:鋼絞線放錯位節段返工
從橋墩建設,到鋼梁吊裝,大橋建設的每一步都有監理把關,只有在監理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主跨混凝土澆筑時,監理人員在檢查時發現,放在混凝土中間的鋼絞線,有兩根感覺不大對,仔細一查,放錯了位置。因為每一根鋼絞線的長度,以及要承受的力量,都是有要求的,因此已澆筑大半的幾米長節段只得拆了重來,多用了近10天時間。
330米鋼混大橋世界第一跨
330米,復線橋主跨為鋼混結構跨度世界第一。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全長1103.5米,建成后與老橋形成雙向8車道,日通行能力為8萬輛。老橋有7個橋墩,而復線橋卻沒有中間的6號墩。5-7號墩正好是跨主航道的墩位,采用了一跨過江的大跨方案,主跨長達330米。主跨一部分由混凝土(南北兩端共長222米)、一部分由鋼材構造(108米長),從而形成鋼混組合式,而此類鋼混結構橋梁,目前330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被稱為“世界第一跨”。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陳龍華采寫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劉自強陳藝豐毛仁東攝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