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尖兵———陸領群
初見陸領群時,記者很難將眼前這個身材瘦小、略有幾分靦腆的維和軍人,與“特戰尖兵”這個稱謂聯系上。陸領群是上級選派到維和工程兵大隊的某特種兵大隊的一名班長,先后多次為上級首長進行軍事表演。
說起當兵第三年經歷的那次高空跳傘險境,陸領群仍
然心有余悸:“那天從1000米的高空往下跳,主傘沒有成功打開,我的心‘嗖’的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只覺得大地迎面撲來,耳邊的風聲呼呼作響。當時下落的速度大約是每秒60—80米。我下意識地抓住備份傘的手拉環,準備拉開備份傘,但又十分自信自己嚴格按照要求折疊的傘應該能打開。隨著離地面的距離越來越近,我別無選擇地準備拉開備份傘時,突然感覺到那股熟悉的沖擊力,將自己急速下落的身體猛地向上帶了一下,我欣喜地告訴自己:主傘打開了。那一刻,我喜極而泣,當時距跳出機艙大約有8秒鐘。我睜大雙眼向上望了望,發現其他7個比我早跳出機艙的戰友全在我的頭頂上面。”
爆破專家———張傳玉
作為一名
“作戰部隊優秀工程技術骨干”,肩扛少校軍銜、素有“爆破專家”之稱的張傳玉自己也說不清楚,十幾年來,他的雙手究竟接觸過多少炸藥、地雷、炮彈等危險品。
2002年11月,在部隊組織的一次國防光纜施工中,一個單位挖出了一枚炸彈。“我來到了炸彈旁邊,經過仔細確認,發現這個銹跡斑斑、露出土面一小截的‘胖乎乎’的鐵家伙,是一枚引信不怎么完好的航彈。”
由于地處偏僻,加之航彈銹蝕嚴重,為了避免搬運過程中出現事故,領導指示張傳玉將航彈就地銷毀。“那枚航彈的威力很大,引爆后炸飛的彈片在空中‘嗖嗖’作響,很嚇人。當時我隱蔽在遠處的一個土坑后面,耳朵被震得嗡嗡直響,有幾個彈片直接從我的頭頂上飛了過去,落在了身后不遠處。”張傳玉說。
在獲悉蘇丹由于連年戰爭,國內埋設大量無規則、無記錄的地雷時,張傳玉表示:將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中國工兵精湛的專業技術和無畏的敬業精神。
維修高手———劉長志
曾經參加過對越防御作戰、擁有22年兵齡的五級士官劉長志來到維和工程兵大隊后遇到了新的考驗:
不懂英語,就難以圓滿完成任務!已進入不惑之年、從未接觸過英語的劉長志,想出了許多別人看來很笨、但對他卻很管用的方法。記者看到他隨身攜帶的“英語手冊”:英語單詞的發音全部是用中文標注的。憑著這股頑強不屈的拼勁,兩個多月時間,他硬是學會了100多句英語日常會話。
當記者問及到達蘇丹任務區后最擔心什么時,劉長志答道:“最怕裝備出現‘疑難雜癥’,一旦維修所需配件不在我們準備范圍之內,那就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20多年的內戰,已使蘇丹國內各種物資極大缺乏。但我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所攜帶的裝備都是一流的,前來驗收的聯合國維和部官員給予的高度評價,就是最好的證明。”記者
孫向暉 通訊員 劉先慶 李璐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