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盡全力招工的蕭忠平
![]()
被公司奉為“圣旨”的工人建議
無奈于門前冷落的某臺商代表
衣著光鮮的新一代打工者
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2月21日播出“打工者挑企業”,節下為節目實錄:
東莞龐港電器制品廠廠務部部長蕭忠平這段時間幾乎夜夜失眠,困擾他的不是缺生意而是缺工人。按照一月份的訂單需求,工廠還需要2000個工人,但是門口“本月招500人”的廣告卻沒有為他吸引多少應聘者。大量定單已經接下,頂著巨大經濟損失壓力、騎虎難下的蕭忠平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東莞市勞動局舉辦的招聘會上。
2月17日上午9點,東莞市勞動局在用工企業最為密集的厚街鎮舉辦了140多家企業參加的大型人才招聘會。東莞市勞動局展開的“春風行動”的招聘會,目的就是要幫助更多的農民工找到工作,然而似乎需要得到幫助的反而是東莞的企業們。剛剛是上午11點,招聘會的現場幾乎已經沒有農民工應聘,只有一些企業還在那里守攤,當地企業告訴記者,東莞正經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招工荒”。在東莞,像龐港這樣需要大量員工的企業并不是一個小數字,他們也都卯足了勁要在招聘會上多招些員工,所以,這場招聘會也成了一場企業之間的PK大戰。
首先拉開的是價格戰,這家企業剛打出了700到900元的工資外加全勤獎,另外一家企業就打出了試用期1000到1300元;而蕭忠平所在的龐港提供的工資并不是最高的,在包吃包住的情況下,試用期只有700元,工作2年以后工資才達到1100元。
價格戰硝煙未散,福利戰又勢頭大起。一家企業剛推出提供免費食宿,另外一家企業就推出按時發工資,有各種獎金,并且每年加薪一次,同時,每月工作26天,每天工作8小時的條件;而更有一家制鞋企業居然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紹員工的工作生活條件,同時承諾按政府規定為員工投注保險,以及包括婚假、產假等多種假期。
底薪605元,算上加班費后月薪預計為1000到1200元的一家企業,每天只能招到20人左右。為了招到500名最緊俏的女工,企業不得不多次修改招聘條件。
這樣慘烈的企業間競爭與10年前的招工盛況可謂大相徑庭。蕭忠平回憶起工廠92年招工時:一打出招工廣告,至少500-600人把你全圍住,保安都攔不住的情況不禁感慨連連。在蕭忠平看來,幾乎所有的求職者都沒有對企業表現出應有的熱情,他們都是用審視的眼光觀看著企業的招聘條件,同時在招聘現場,只要任何一家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如果表現出一點漠視,它的招聘臺前就會空無一人。現在的新一代打工者,已經和老一代打工者有很大的不同:一來對工資的要求普遍提高,二來不愿意連續上班。
無奈之下,蕭忠平急中生智:“通過兩年的試用以后,你只要有管理能力,就交給你一個管理職務。只要你能管理,不管你學歷高低:小學 、初中都沒問題。”
盡管如此,在厚街招聘會進行的兩個小時里,蕭忠平使盡的渾身解數也只吸引了30多個打工者報名,離每天80名進廠的目標相去甚遠。面對定單的壓力,蕭忠平表示:目前他們不僅通過招聘會進行招聘,同時他們還鼓勵現有的2000多個員工,介紹自己的同學和同鄉來廠工作,同時,他們也在和各地勞動部門和學校積極聯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員工短缺的問題。但目前,對蕭忠平來說,最現實的是把上午報名的30多人全部爭取下來。
找工作難變成了招工人難,不僅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民工荒,甚至西部有些農業大縣也工人緊缺。工廠里的機器停轉,落滿灰塵,大量的崗位無人問津。為了招到人,企業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和企業截然相反的是,招聘會上的打工者卻大都無動于衷。
與蕭忠平相比,雖然招聘會9點就開始了,但今年22歲,初中畢業、暫時住在朋友宿舍里的張光處10點鐘才慢悠悠的來到招聘現場,他并不擔心,眼神里也看不到一點的急迫。對于未來的工作,張光處的想法很簡單。一般的要達800元錢,剛開始包吃包住,一月上26天班,加班費還沒有算。如果要算加班費要有1200-1300。
和10年前的老一代打工者比較,來自廣西的張光處顯得很精神,雖然衣服并不是什么名牌,只花了1-200元,但卻干凈整潔,頭發也洗的很柔順,沒有一點的板結的現象,這和招聘會現場大多數打工者非常一致,而他行走在招聘大廳,找工作更像是在逛商場。
和老一代打工者不同,除了工資上的要求,張光處還有自己其他的選擇標準:“希望進的公司有體育場,飯堂很寬大 ,還有圖書室、羽毛球、 足球、 乒乓球、
籃球,跑步什么的都可以。再有 ,還要有電腦或上網室。”這些在以前難以想象的要求,如今從這個新打工者口中說出來,卻是無比自然。
針對這樣的情況,東莞企業不得不做出相應對策。在蕭忠平所屬的龐港,光就就餐一項,公司除了改之前的兩菜一湯為五選二自由選菜,還在星期一加菜,工人的建議更是有專人進行整改。考慮到工人手機充電問題,公司特地在宿舍鋪設了一排充電器插孔,如此的用心良苦,只是希望能解當前“招工荒”之急。
對于目前企業普遍存在的用工短缺,東莞市勞動局副局長黃慧屏告訴記者,春節前,他們曾經對東莞的108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調查,即使在原有員工不流失的情況下,僅僅是這108家企業新增的用工需求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總量牽涉到9萬多人。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還在10萬以上。縱然每天流入東莞的打工者源源不斷,但企業為他們準備的板凳更多。然而在調查過程中,記者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鬧“招工荒”。工資福利待遇好的企業也可以說是門庭若市。
對此,黃慧屏表示只能由市場來調節。與此相比,讓黃慧屏更為擔心的是人才流失問題。她舉了個例子:兩夫妻原來在鞋廠做,做了好幾年了,都有些技術,并且有管理經驗。他們原來的工資大概是在1500左右。但是過完年他們還想換一家好的,換換環境。在東莞遭遇“招工荒”的背景下,如果這樣的夫妻因為外地的工資高一些而流走,將是人才流失的信號,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對東莞經濟的沖擊將不言而喻。
農民增收以及各地經濟的發展,農村富余勞動力選擇就業的方式和空間的拓寬,外來打工者的減少,本地人才的競爭加劇,東莞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處境堪憂。
對此,東莞市勞動局副局長黃慧屏表示盡量去邊遠的山區組織一些勞動力過來,但她指出,最主要的還是加強市場指導價的宣傳和引導,提高工資水平,改善工作環境。
勞動部門告訴我們,那些在招聘會上仍然招不到工的企業,也必須認識到,工人緊缺背后實際上正在發出一個信號,靠人海戰術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已經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只有加快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改變用人觀念,這些企業才能擺脫招工荒的尷尬。(主編:張雪梅
記者:李杰 攝像:歐陽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