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公廁經營有公益性質,拍賣這種經營方式值得研究,更不能一拍了之,必須進行監管和提供相關配套服務。
當省城街頭出現了環保的生態公廁時,市民叫好聲一片,然而半年多過去了,不少生態公廁因經營慘淡而改行。對此,有關專家認為,相關部門拍賣經營權之后不應撒手不管,而是應該對公廁經營進行監管,
并提供拍賣后的相關配套服務。
據了解,為彌補省城公廁的不足,濟南市有關部門推出了24座生態公廁,公開拍賣其經營權,當時這種方式贏得了不少叫好聲,響應者卻寥寥,24座公廁只拍出了7座。拍賣完畢后,備受關注的生態公廁就被冷落下來。
歷山路南口的生態公廁安裝后,媒體曾多次報道其屢遭破壞的情況,直到最后門窗已全部被砸壞,不久有關單位將其挪走了之。槐蔭廣場的生態公廁半年多來一直未能接上電,配套設施跟不上,已經交了定金的王文勇,只好放棄已設想好的經營打算。
而已賣出的公廁,經營者甚至改變了公廁的性質。在山師北門東側的一家生態公廁,前部商鋪二三元一杯的奶茶生意非常好,路人想到后部上公廁時,卻被告知管理人員已好久沒來。一些市民表示,公廁是一項公益事業,通過商鋪經營彌補公廁收入不足尚可以讓人接受,但只開商鋪而不開廁所,這就等于打著生態公廁的牌子變相開了一個商亭。
山東建工學院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武道吉教授表示,目前省城公廁缺口有200多座,政府部門試著通過多種途徑來增加公廁數量未嘗不可,但公廁經營有公益性質,拍賣這種經營方式值得研究,更不能一拍了之,必須進行監管和提供相關配套服務。武教授表示,公廁和商鋪同時經營,拍得者肯定會以營利為目的,當公廁管理費時費力又不掙錢時,拍得者肯定會變相降低公廁管理成本,甚至一關了之。
針對生態公廁的拍賣和經營,武教授認為必須有第三方進行監督和監管,制訂統一的經營和服務標準,達不到標準就要整改,不能任由公廁閑置或經營者隨意經營,而背離了公廁為市民提供方便的公益目的。(劉海鵬
李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