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是傳統的元宵節,14日就是西方的情人節,春節的促銷余熱未散,各商家又開始忙著備戰即將來臨的“雙節”。昨日,記者走訪發現,我市各商場、超市的巧克力及玫瑰銷售
一派紅火,而湯圓卻靜悄悄地被淹沒在浪漫的玫瑰花之中。
玫瑰巧克力熱銷,湯圓遇冷
昨日,記者在振華商廈地下超市發現,收款臺幾乎被各式各樣的巧克力包圍,電梯口專設巧克力專賣區。有些巧克力賣到100多元一盒,包裝更是別具匠心,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去購買。在大潤發、家世界等超市,各商家同樣都把巧克力擺在了顯眼位置,幾乎所有的進口和出口處都被巧克力占領。
隨后,記者來到南洪街一鮮花店,不到二十平米的店內擠滿了十多個正在訂花的顧客,一王姓先生說:“提前預訂便宜,情人節當天,玫瑰價格翻番。”而一位曲小姐則告訴記者,她每年情人節都要幫開花店的朋友上街賣花,這一天銷量能頂平時一個月。
與玫瑰巧克力的熱銷相比,湯圓的銷售則明顯冷清,在一家大型超市,記者穿過偌大的巧克力區,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于冷藏區的湯圓,各種品牌湯圓已悉數上柜,口味多達十幾種,散裝湯圓價格一般在3-4元/斤,品牌價格也貴不過6元/斤,幾個中年婦女正在東挑西選。記者又走訪了幾家大超市發現,商家對湯圓大都沒有采取促銷措施,湯圓柜前略顯冷清。
個中原因細思量
針對“兩節”出現的冷熱不均現象,有關人士分析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交流的增多,西方文化已經在中、青年人群中逐漸得到普及,這部分人正是消費的主體力量,如何調動他們的消費積極性,賺年輕人的錢,是商家大肆炒作的主要目的。況且年輕人的消費欲望比較強,花2000塊錢買999支玫瑰送女友感覺物有所值。所以,情人節搞促銷、刺激年輕人的購買欲已成為眾多商家的共識。而元宵節的消費群體多為中老年人,受觀念、意識等的影響,他們購物較理性,不舍得花太多的錢,買兩斤湯圓都得貨比三家,即便商家搞促銷,銷量也不一定能上得去。這是多數商家放棄元宵節而專攻情人節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對商家大肆炒作洋節表示不解,他們認為,在西風東進的影響下,國人接受洋節無可厚非,但如此顧此失彼,是不注重傳統文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