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2001年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接連兩周持續性表現下列癥狀中的四條以上,就可以被診斷為抑郁癥: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的行動;睡眠障礙
,如:失眠、早醒、睡眠過多;食欲降低,體重明顯減輕;性欲減退。如果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就可視為嚴重抑郁。
六個“沒有”
有醫生把抑郁癥狀歸納為幾個“沒有”,“沒有樂趣,沒有辦法,沒有能力,沒有動力,沒有希望,沒有意義”。
抑郁癥的發病機理至今未能明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周東豐教授認為,抑郁癥的發病并不僅是患者受了精神刺激,還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基礎,有可能是體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體質方面,經研究表明,30%-41.8%的抑郁癥患者具有家族史。環境上看,兒童期不良的成長環境,所處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如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工作變動、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去世或長期心理沖突等,都可能會誘發抑郁癥。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信息,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達1.2億人,幾乎每4個人中便有1人在一生中某個階段出現精神或行為問題,至2020年時,抑郁癥更會發展成全球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僅次于心臟病。
今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洲精神科學高峰會上,又公布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目前中國有超過2600萬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
而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一項最近調查結果顯示,與抑郁癥的高發病率鮮明對比的是,90%的抑郁癥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癥,并及時就醫。
沉默的大多數
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九成患者未獲治療呢?
在亞洲精神科學高峰會上,美國加州大學衛生經濟學教授胡德偉總結了三個原因:“一個是文化和社會背景造成的,使抑郁癥患者不好意思就診,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去看這個病。第二是患者沒有意識到這是病,也就是說,患者根本不知道通過看醫生治病吃藥可以治愈。第三可能是沒有足夠的經費!
而周東豐教授認為,我國抑郁癥患者就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社會上廣泛存在對精神疾病的歧視以及病人的自卑感。
在美國,抑郁癥的發病率是20%到30%。得了抑郁癥,人們無須掩飾。而我國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起步較晚,主要存在兩方面誤解:一是把抑郁癥看成是現代社會病,事實是,古已有之;二是過分強調心理致病的作用,輕視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正確服用藥物。
另外,非精神科醫師對軀體疾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重視不夠,據統計,全國地市級以上綜合醫院對抑郁癥識別率不足20%。
還有一些病人遭遇著親人和朋友的不理解,這尤其讓他們痛徹心扉。抑郁癥患者大多從外表來看和正常人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也許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有美滿的家庭,有稱心的工作!盀槭裁慈兆釉竭^越好,他們卻高興不起來呢?”離他們最近的人也想不通。
2004年,國家公布一組數據顯示:自建國以來截止到2003年,全國平均每年有240萬人因抑郁癥實施自殺,實施成功的有10%,即24萬人。這240萬人中有80%在實施行為前都有導致抑郁的重大生活事件出現。但其中只有8%到10%的人在自殺前向別人求助過。
心病之醫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鄒義壯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需要治療。
“對患有抑郁癥的人,不能籠統地說性格不好、受過刺激,或者是家庭教育、背景有問題,這些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或是誘發因素之一,而實際上抑郁癥的原因更多是生物學上的―――生物學的因素一般要占50%上,所以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雖然目前的醫療手段還不能給出這樣一張化驗單量化抑郁患者體內的生物代謝異常,但醫學研究發現人越來越抑郁,體內五羥四胺、多巴胺分泌就會越來越少,五羥四胺等分泌減少,反過來又會引發越來越抑郁,導致一個惡性循環。
鄒義壯教授認為,治療抑郁癥,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并重!按罅繉嶒灡砻鳎瑑烧呓Y合治療優于只使用其中一種方法!
北京惠澤人心理咨詢師周振基告訴記者,常規的心理治療方法有認知療法―――調整改變病人的認知!拔以l現一個21歲的女病人,讓她在兩張紙上各自寫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結果憋了整整3天,優點的那張紙上是空白,而缺點的那張紙上密密麻麻有30條!
此外還有音樂療法、行為療法、生物反饋治療等多種方法。音樂療法主要是通過音樂讓病人放松并干預他的潛意識,把其中太多負面的東西逐步去除。行為療法就是讓病人堅持做一些放松肌肉的鍛煉,保持經常性的運動。這時需要外界力量的督促,運動后人的機能釋放出良性物質,從而改善他的情緒。
周振基醫生特別建議,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尋找內心苦悶的排遣渠道!叭鐚ふ野踩偷娜藘A訴,安全型的人善于傾聽,能客觀的分析問題,同時會替你保密。”
一組數據說,抑郁癥在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負擔為141億人民幣,間接經濟負擔481億人民幣。
九成抑郁癥患者不知自己有病
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最新發布,90%左右的抑郁癥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癥,并及時就醫。而與抑郁癥的高發病率鮮明對比的是,抑郁障礙患者從未就醫者高達62.9%。
什么樣的職業較容易罹患抑郁癥?
(1)具有時間壓迫性及人際競爭性的工作,如業務工作及定期有業績匯報的工作者。
(2)需頻繁調動工作地點及內容的工作,不斷地適應新環境及新同事會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
(3)缺乏合作伙伴的工作環境,壓力及責任較少有人可以共同承擔,一旦有事,只能獨自承受,壓力難以排解。
(4)缺乏社會認同感、社會價值觀評價較差的工作。
(5)作息不正常的工作,如輪班、熬夜、時差多等工作,容易影響生理時鐘,造成內在失調,相對的危險性也會增高許多。
其實從更廣的角度來檢視,上班族承受的壓力來源除了外在工作本身,其自身認知系統如何去看待壓力與處理壓力才是情緒失調與抑郁挫折的關鍵因素。
韓國88%網民有抑郁癥狀 上網導致惡性循環
韓國《中央日報》的一篇報道談到,韓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8%的網民有抑郁癥狀。這一數字非常驚人。中國的網民可能沒有這么高的發生抑郁的比例,但研究已經發現,網民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正越來越多,尤其是網絡成癮的人,大部分都有過抑郁的不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