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對于濟南看病難的老百姓來說,近些日子有不少好消息傳來:9月15日,濟南市中心醫院在全省首推“扶貧病房”,在這里住院治療,醫療費掉下來一大塊;全市已有55個鄉鎮2416個行政村進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參合農民近170萬人;濟南在打擊非法行醫、整頓醫療服務市場上也接連出
招。
解難的一劑良藥
9月30日上午,記者在市中心醫院“扶貧病房”,遇見剛剛辦完出院手續、前來向醫護人員道別的張明。她興奮地告訴記者:“我以為得花三四千塊呢,沒想到2137元就結了賬!”
42歲的張明家住歷下區青后小區。她27歲失了業,丈夫現在一家企業上班,月工資三四百元。說到錢,她的臉一下子繃緊了,家里的吃穿,孩子上學全靠丈夫那點工資,而今年4月,她偏偏又得了子宮肌瘤。住不起院,就忍著。她忍過了半年,身體受不了了,正好這里有了“扶貧病房”,就來做了手術,省了一大塊錢,病也冶好了。
邵霞是位下崗職工,前幾年她的公公得了癌癥,全家為此付出30多萬元的醫院費,又找人借錢,又貸款,到現在還沒還清賬。越窮越出事兒,前一段時間她腿上長了個瘤,本想不治了,抗過去,哪知越來越厲害。到一家醫院查了查,說光手術費就得2000元。她出不起這錢,就忍著,但忍著也干不成活兒,干著急。前幾天聽說中心醫院開了個“扶貧病房”,當天就來做了手術。現在算算所有費用,最多1000元。
目前,我國有將近五成的居民生了病不去醫院,患者本該住院卻因貧困不能住院的也近三成。在濟南許多失去醫保或生活困難的家庭里,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大有人在,所以“扶貧病房”費用低的消息一傳出,患者紛紛前來,為此,院方9月28日又開辦了第二個“扶貧病房”。近一個月來,像張明、邵霞這樣享受到“扶貧”的患者已有五六十人。
看病難表現最突出的是各項檢查多、醫藥費高、病房價格高。“扶貧病房”無疑是破解“看病難”的一劑良藥,但采訪中許多市民又生出這樣的懸念:“扶貧病房”是如何消化大塊醫療費用的?這里的醫療技術如何?僅靠“扶貧病房”能扶得了多少“貧”?
薄利多銷 一箭數雕
市中心醫院院長劉子棟的辦公室很窄小。他說,辦公室大了是一種浪費,能辦公就行了。正像“扶貧病房”,來醫院是治病的,不是來住賓館的,住個6人間、8人間,每天十來塊錢的床位費就行了,讓農民住每晚80元的兩人間病房,一晚就“睡”掉一頭小豬錢,怎會不心疼?
據介紹,對于“扶貧病房”院里有嚴格的規定,首先,病房里配備了8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專職負責,在確保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床位費、各種檢查費、手術費、治療費等都在現行物價部門制定的價位上優惠20%,使用基本藥物治療,藥品費不超過住院費的45%。能做一般檢查的不做特殊檢查,能做單項化驗的不做系列化驗,能用低價藥的不用高價藥,能用國產藥的不用進口藥。
劉子棟說,近年來,隨著醫療改革,醫院的市場化傾向愈加明顯,一些稍有些檔次的醫院甚至成了“富人俱樂部”。醫院不是僅為富人服務的,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說過: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懂得窮人的經濟學,也就懂得了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學原理。
面對近日“扶貧病房”的連連爆滿,劉子棟表示,扶貧行動才剛剛開始,他們將不斷增加床位,甚至每個科室都開辦此類病房。面對如此多的低收入患者,僅靠一個中心醫院是不行的,他希望同行們也參與進來。下一步他們準備扶持各鄉鎮醫院,也開設類似于“扶貧病房”的醫療服務。
劉子棟說,“扶貧病房”不賠錢,只是“薄利多銷”而已,為老百姓省了錢,又為政府分了憂,還鍛煉了醫護人員,并且院里的資金周轉也加快了,是個“一箭數雕”的好事情。
農民看病也報銷
過去,在濟南農村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小病拖,大病挨,末了才往醫院抬”,“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農民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又是低收入階層,看病難在農村變得更難。這種現象在全國也很普遍。
針對此種窘境,2003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并從當年起在全國部分縣進行試點。
據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政府多方籌資形成。其突出特點表現在國家、省、市、縣(市)區各級財政強有力的扶持,除了農民每年拿出10元外,省、市、縣(市)區三級財政也要拿出相應補助資金。
濟南市從2003年8月開始,先后在平陰、章丘、歷城、長清等縣(市)區進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當年就有17.5萬農民參加。到今年6月底,濟南市已有55個鄉鎮2416個行政村進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參合農民近170萬人,參合率達86.7%。個人籌資總額為2928.9萬元,各級政府補助2589.3萬元,報銷總額為2815.2萬元,全市大病救助累計已達6100余人。這些指標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章丘市今年被確定為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該市衛生局的劉甲介紹說,現在各個鄉鎮一到趕集日,農民們紛紛拿著藥費發票到鎮上報銷,這成了章丘一景。截至目前,已有49萬人次得到報銷,報銷金額1569萬余元,大病報銷千元以上1.3萬余人次,其中55人補償金額在1萬元以上。一些家庭困難和老弱病殘的農民獲益最大。許許多多的農村家庭,看病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困難了。
就醫路上多少“檻”
我省有關醫學專家認為,并不是有了“扶貧病房”,有了較好的農村合作醫療,就解決了看病難問題。其實,老百姓就醫路上的“門檻”還很多,想越“檻”就要加強醫療機構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加政府投入,改進藥品、醫療器材價格管理,控制醫藥費用水平;打擊非法行醫,整頓醫療服務市場;加強衛生監管,狠剎醫療服務領域的不正之風等。
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我國第17次藥品降價方案,該方案降低了22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40%左右,并于10月10日起正式執行,這使醫院藥價回落。但這不是醫院藥價下降的關鍵,要真正解決藥價問題,還要從藥品購銷體系和醫院“以藥養醫”現象上下功夫。
藥價高、檢查貴,老百姓怕多花錢,有的就到“黑診所”求醫,往往花了錢,不治病,有的還會危及生命。對此,濟南市從今年5月起啟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黑診所”,打擊無任何行醫資格的游醫、假醫,以及借助虛假宣傳、招搖撞騙、誤導和欺騙患者的非法行醫活動,已實施監督檢查1378戶次,取締非法行醫101家,立案查處68件。目前,濟南市的非法行醫現象已有了明顯改觀。
醫生濫開藥掙回扣,索要紅包,老百姓深惡痛絕,濟南市衛生局已出臺“禁令”:嚴禁醫務人員以開單費、處方費、統方費、開大方、濫檢查、濫開藥等名目收受回扣;嚴禁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收受甚至索要紅包;嚴禁工作人員在醫療器械、后勤物資采購和基建項目中等收受回扣等。對違者,暫停其執業活動,吊銷其執業證書,情節嚴重的予以除名。
濟南求解看病難,已經讓人們看到解決看病難的希望。(記者 楊潤勤)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