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協力同創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即墨:“三城并創”的大合唱
大型的綠地休閑廣場、激情飛揚的噴泉、鱗次櫛比的樓宇、干凈整潔的街道、井然有序的車流人流……即墨變綠了,變亮了,
變美了,昔日的小縣城正向著大青島都市新區邁進! 自2003年以來,即墨市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創造性地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三城并創”,取得了多頭并進的明顯成效: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已進入申報階段;成為山東省“創模”預選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已達到“除四害”三項達標,十個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變“獨角戲”為“大合唱”
創城頭多事繁:“三城并創”涉及27項一級指標、164項二級指標、670項三級指標和3000多項考核驗收指標。因此,不能僅靠政府唱“獨角戲”,而必須搞好“大合唱”。
即墨市抓住創建活動的牛鼻子———一個文件明確責任、一個會議動員部署、一個體系協調指揮。調整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三城并創”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部署、督查、指導。市委出臺具體操作方案,將3000多項考核驗收指標逐一細化分解至52個部門、5個街道辦事處,每項指標都明確了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工作措施、具體時間進度和完成時限以及直接責任人、部門責任人和分管市級領導,使“創城”工作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一管到底。同時,建立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和市級領導及部門包65個城中村制度。凡工作不到位,無論是誰,責任一追到底,并且定期向社會公布辦理結果,直至整改通過驗收。一曲和諧動聽的創城“大合唱”正在即墨大地唱響。
點亮百姓窗外燈
這些天,二職中專退休教師吳文杰一直沉浸在喜悅當中,苦惱了她多年的坑坑洼洼的門前小巷終于修好了。同她一樣,每一名城區居民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創城帶來的實惠———路邊花壇里的雜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鮮花;以前破損的小街小巷重新鋪上了瀝青;陳舊污損的垃圾箱換成了新式“生活品屋”……
創城圖什么?即墨的決策者是這樣說的:“不僅僅為了拿獎牌、爭榮譽,更重要的是要借助這種嚴格的考核體系,真正使城市品位、文明程度提升起來,最終使‘三城并創’水到渠成,把即墨建成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城市。”
一堆堆垃圾、一張張非法小廣告、一條條臭水溝……在深化“三城并創”工作動員大會上,現場播放的《我們離創城還有多遠》專題片直擊熱點、揭短亮丑。一個個觸目驚心的鏡頭讓所有城中村、污染源企業負責人渾身冒汗,不由自主地對號入座,對照先進找差距,奮勇直上補過失。
“創城就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入手,有粉不能光搽臉,背街小巷更重要!”由此,即墨人響亮地喊出了“鋪平群眾門前路、點亮百姓窗外燈”的創城口號,轟轟烈烈的創城行動在即墨城鄉全面展開。
———投入3500萬元新建、改造農貿市場,設置早夜市,清理“馬路市場”和“露天市場”,實現“退路進室、還路于民”。
———投入3600萬元,對65個城中村的200多條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整治,從內到外徹底改變即墨城區的形象。
———投入355萬元,建設3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購置了清掃車和壓縮機。
———投資36萬元增設果皮箱270個;投資140萬元新建、改建公廁19處。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北安街道營東村有一家黑網吧,希望馬上能取締!”每日一次的即墨電臺“三城并創連線”節目正在直播,市民們通過熱線反映了這樣的問題。文化稽查大隊按圖索驥,當場取締了這家黑網吧。
人人為創城,創城為人人,“三城并創”深入人心,廣大群眾及相關部門悄悄地完成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
墨水河是流經即墨的一條城中河。但多年來,她變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墨水河”:水黑且臭,成了即墨人的一塊心病。“三城并創”工作開始后,即墨市從污染源頭開始治理,用高科技軟件建立了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使雨污水管道達到193公里,運用BOT模式、融資7400多萬元建成了日處理6萬噸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今年又投資7500萬元對墨水河、龍泉河進行綜合整治,使其成為景觀河。河水變清了,堤岸變綠了,連空氣也變得清新起來。
受益于“三城并創”的不僅是墨水河,整個即墨都變得城市味十足:投資4200萬元建成了全省縣級市最先進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廚余垃圾處理廠;建設2座大氣自動檢測站和3處降塵檢測點,對城區大氣污染物實施24小時連續檢測;投資1億多元,實施了大規模的城區立體綠化,建成開放了墨河公園、盟旺廣場、環秀苑等城市廣場,新增城市綠化面積768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6%。
從點到線,連線到面,即墨市一鼓作氣,全面推進“三城并創”:在全省縣級市中率先推行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試點,啟動“城市管理電話追呼系統”,不間斷追呼亂貼亂畫者;公安局、衛生局等部門對涉嫌辦假證、非法行醫、非法招工的小廣告實施聯合打擊……宋學智張正杰楊明濤周起先李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