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當地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所及平陰縣文物部門日前對位于平陰縣孝直鎮張溝村東的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葬群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青銅等文物200余件。
考古發掘出土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主要有陶罐、陶豆、陶鬲、陶鼎、陶壺等,多數為灰陶,也有少量的黑陶、紅陶,
部分陶器有紋飾,并有彩陶出土。半數墓葬有陶器3-5件。此外還發現銅戈、銅劍、銅箭鏃、銅帶鉤等7件青銅器,個別墓葬內還出土有玉簪、骨簪、玉玦等飾品。這些古墓葬的發掘及眾多文物的出土,為研究古代墓葬史和平陰縣地方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據介紹,該考古發掘歷時40余天,發掘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共清理了100余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葬。這批墓葬較為規整地分布在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30米的長方形地帶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多數墓葬規模較小,一般長約兩米、寬約0.5—0.8米,深度多在0.5—1米之間。少數墓葬深度達4米左右,墓室規模較大。個別墓葬被后期取土、農田耕作破壞較甚,揭去耕土層即暴露出人骨等。(記者 雍堅 通訊員 翟咸菊 劉玉祥)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