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3月24日電(記者曹麗君)美國科學家在2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在實驗中發現一種植物能夠改寫從父(母)處繼承的一些遺傳代碼,而與祖父(母)本的DNA片段(脫氧核糖核酸)達成統一,這顯然打破了科學家一直遵循的遺傳定律。
早在19世紀,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便提出,決定生物體特征的基因在細胞中成對存在,一個來自父本,一個來自母本,這便是目前仍然指導各種科學研究的遺傳定律。不過,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似乎與之背道而馳。
該大學科學家報告說,他們對一種名為擬南芥的植物進行了研究,這種植物兩個基因復本上的HOTHEAD基因都出現變異,因此其花瓣和其他花器官不正常的絞合在一起。按照遺傳定律,擬南芥的后代也應該具備這種不正常的特征。但是,科學家發現,在一些情況下,擬南芥后代中大約10%具有正常的花器官。
科學家利用基因排序法證明,這些正常的擬南芥后代對HOTHEAD基因的一個或者兩個DNA復本都進行了改寫,將父(母)不正常的基因片段改寫成與祖父母一致的正常片段。研究人員又對這些植物其他大量的基因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植物將DNA片段改寫為祖先形式的情況頻繁發生。
研究人員認為,發生這種“基因倒退”現象最可能的原因是,植物細胞中含有一些此前未被發現的RNA(核糖核酸)分子,這些分子可以作為DNA片段的后備復本。作為矯正一些基因突變的模本,這些RNA分子與DNA一道被遺傳到花粉或種子中,在特殊的情況下便對基因進行改寫。
他們認為,類似的“基因倒退”現象可能也出現在人身上。在一些罕見病例中,一些孩子遺傳了致病的變異基因,卻表現出很微弱的疾病癥狀,原因可能就是,其細胞中的變異基因被改寫為正常的、健康的形式。
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