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棗莊訊 棗莊市中區齊村鎮齊西村村民陳慶云、英文廣因為一塊12米長、1米寬的宅基地界定不清,斷斷續續鬧了19年,兩家子女、親朋的對峙多次到了大打出手的邊緣。矛盾日積月累,敵視的情緒愈演愈烈,一個揚言要拆人家的房子,一個要與對方拼命。
50多歲的姜興明在村里做了多年調解員,跑斷腿、磨破
嘴也沒能讓他們和解,無奈之下,他根據鎮法律服務所發放的服務“三農”卡,在幾十項服務中找到了“調解婚姻、繼承、家庭、房屋宅基地、生產經營等民間糾紛”的承諾,便興奮地撥通了上面的電話。工作人員聞訊而至,分頭找陳、英詳細講解《土地法》有關宅基地的條款,并趁熱打鐵,會同鎮政府、土管所人員制定了雙方一致接受的解決方案,使兩家19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化解農村的矛盾,關鍵在于及時、公正。”市中區司法局局長吳成旭說,“我們向農民發放服務‘三農’卡片,就是要讓他們更加方便、快捷地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把許多可能激化的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記者看到,服務卡上列出了法律顧問,代辦、代理等所有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服務事項,公布了各法律服務所人員的電話,并承諾24小時提供無償服務。自今年7月至今,已有21000多份服務卡發往全區的每一個村莊,提供服務680起,調處矛盾92件,7次化解群體上訪事件。鄉鎮干部稱司法部門“直通車”式的法律服務,為及時化解農村矛盾裝上了“消防栓”。
□記 者 孫宏通訊員 趙 琨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