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政府在眾僧居處修行的石窟前立著一塊介紹牌,清楚寫著“中國僧人玄奘7世紀曾見過這些石窟....”
印度北部比哈爾邦的拉杰
吉爾,有一座黑黝黝的山峰,高不過數百米,巖石裸露,并無繁密樹林,只是點綴著一些低矮的雜樹,四周被五座小山峰簇擁著。雖然模樣不起眼,但在佛教史上可是大名鼎鼎,這是佛經以及中《西游記》中常提到的“西天靈山”。
作為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靈鷲山地處佛教另一圣地菩提伽耶以北70公里。據稱,當年佛祖釋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之后,便率眾來到靈鷲山,受到摩揭陀國國王的優遇。佛祖對國王宣講了一番高深佛理之后,國王大悅,便送他們一處竹林精舍居住。中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義凈都先后前往這里參拜和居住過,并做過詳細記錄,至今仍是考證佛教史的重要資料。
靈鷲山位處恒河平原,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十分奇特。關于“靈鷲山”名字的來歷,一說山頂有巨石矗立,形似鷲首;另一說山上時常集聚眾多鷲鳥,因而得名。不管其來歷如何,此山卻是佛祖釋迦牟尼曾經居住近五十年,修行、講法和集結弟子的地方。靈鷲山與中國還有一段淵源。中國杭州靈隱寺后面有一座飛來峰,關于此山的名稱由來,相傳東晉時,印度高僧慧理來杭州,看到這山千洞百孔,怪石嶙峋,和故鄉的靈鷲山形貌相似,就說這是從印度飛來的,始而得名。那時,中國人就聽說印度有座靈鷲山。
靈鷲山腳下的白色門樓,為日本佛教徒所建,書有“常在靈鷲山,多寶山佛舍利塔”的橫幅。
今天,靈鷲山腳下有一座白色門樓,為日本佛教徒所建,寫著“常在靈鷲山,多寶山佛舍利塔”的橫幅。山上有一能容納十多人的平臺,是佛祖昔日對眾僧說法的地方,迄今仍香火不斷,著名的《法華經》據稱就是在這里進述的。目前,通往平臺的崎嶇山路上還建有一座石橋,橋頭立有“靈山橋”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當年眾僧居處修行所在。
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圓形白塔,與北海公園的白塔有些相像,為日本佛教徒所修的“世界和平塔”。

(轉自 人民網)
(特約編輯 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