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新聞APP

打開

爭取國家示范試點!缺水的青島手握“秘鑰”,要把“水”做成千億級大產業!

2021-01-24 05:30    青報觀象山

這幾天,一場場密集舉行的15個攻勢質詢答辯會一點點勾勒出青島的2021。

1月23日下午,經略海洋攻勢質詢答辯會上明確了3.0版經略海洋攻勢的五大“加快”打法,“擴大海水綜合利用產業規模,積極爭取國家海水淡化規模化示范試點落地青島”,成為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路數”之一。

而就在“項目落地年”開局前夕,一個為城市“解渴”的新項目破土動工。2020年12月30日,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又一個10萬噸級的海水淡化項目落地開花。

發展海水淡化產業,一方面將有效解決區域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將有效解決地方產業發展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世界上淡水資源嚴重匱乏。有人預言,19世紀爭煤,20世紀爭油,21世紀可能爭水。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看到了海水淡化利用的未來,作為一種“開源”的海水資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危機的重要途徑,更被視為“解渴”沿海的首選。

作為一個極度缺水的海洋城市,青島早在10多年前就掌握了這把破解水資源瓶頸的“密鑰”。目前青島海水淡化產能達22.4萬立方米/日,占全國已建成規模的近六分之一、占全省的60%多,這組數字還將在今年滾動提升,延續領跑全國的態勢。

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城市和產業化基地、國家海水淡化試點城市、我國最大市政海水淡化項目……對于海水淡化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來說,面臨“由大變強”的命題,在整體產業鏈迎來初春的情況下,打造本土化核心競爭力的正面效應正在持續顯現。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青島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海洋。在海水淡化這條賽道上已經取得領先的青島,應當發揮好這個先發優勢,不斷突破被國外壟斷的核心技術,做大做強海水淡化產業鏈,形成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成本的降低,下一步,青島的海水淡化有可能培育成一個千億級產業。”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焦明偉說。

海水淡化能否成為青島下一張“國字號名片”,步子不妨再邁的大一些。

01

水危機依舊在,“向海要水”成為必選項

過去一年,圍繞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青島乃至山東動作不斷。

8月4日,膠東經濟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在青成立;8月15日,山東省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在全省“排兵布陣”產業發展布局;12月21日,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協會在青成立,推進山東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抱團發展”;12月30日,青島百發海淡二期上馬……

事實上,比這一系列動作更為急切的,則是青島“缺水”的歷史和現實。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拿著水桶排隊打水,全家共用一盆水洗臉,洗完臉后再洗抹布,洗完抹布后再用來沖廁……想必對于老一輩青島人來說,這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場景。

青島是極度缺水城市,最新數據顯示:全市人均水資源量為186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5%。水資源短缺當然制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人們把希望寄托在長江黃河水上: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通水,2012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客水調引暫時緩解了青島的缺水現狀。單說近四年來,青島每年調引的長江水黃河水平均在4億立方左右。

然而“遠水救不了近渴”,水危機依舊存在。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用水量不斷攀升,現狀的客水調引工程已不能滿足青島的供水需求。根據市水務管理局統計數據,青島年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為6.7億立方米,預測到2035年,城市需水量為16億立方米,缺水9.3億立方米,這個缺口可著實不小。

水資源是城市的命脈,是城市安身立命之本。水資源枯竭,可以毀滅一座城市,這不是危言聳聽。盡管地球71%的地區被水覆蓋,但在全球水資源領域,人們可以真正使用的淡水量,只占地球總水量0.26%。面對浩瀚的海洋,人們曾經只能望洋興嘆,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看到“向海要水喝”的無限可能。

在擁有較長海岸線的山東,青島等沿海城市的海水資源極其豐富。從長遠來看,不能單純依賴客水調引,還要想辦法“把水杯端自己手里”,利用好家門口的海水,變短板為長板。而已有100多年、先后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目前日產能達1億噸的的世界海水淡化史為中國也為青島提供了借鑒。

當“向浩瀚的海洋要水”這一標語出現在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的墻壁上,青島海水淡化相關“打法”就此顯現,并漸次落地。

02

起步雖早,產業規模化尚需“爬坡過坎”

事實上,密集釋放的政策利好早已將海水淡化推向風口。

國家發改委2016年底印發的《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未來4年內,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近200萬噸/日以上,無疑為海水淡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2020年山東出臺政策,定下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產能規模超過100萬噸/日的目標。而《青島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2017—2030年)》確定了全市海水淡化近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其中提出到2030年——海水淡化日產能90萬立方米。

青島之所以敢有如此大手筆的產業規劃,那是相當硬朗的底氣使然。時間回到二十一世紀之初,當海水淡化產業剛剛在全國開始謀篇布局時,青島搶抓機遇,發布了全國第一個城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

2009年,青島第一家海水淡化公司百發海水淡化應運而生。2013年,青島第一個成規模的海水淡化項目正式開始供水,設計日產能10萬立方米。這樣的量級不用說7年前,就是放在今天的中國來說依然是鳳毛麟角。

可以自豪地說,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個實現滿負荷運行的10萬噸級海水淡化項目,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項目。

在海水淡化產業及技術領域,青島不僅全國遙遙領先,更是山東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目前,山東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達37.6萬立方米/日,居全國首位,且不乏多個萬噸級及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而青島一市的產能就達22.4萬立方米/日,占了全省六成。山東規模最大的2個已建成的海水淡化項目都在青島,除了青島百發海水淡化項目,還有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產能均達到10萬立方米/日。百發海水淡化項目二期預計今年年底就可建成投產。如此一來,青島海淡規模可達到30萬噸的量級,而這僅僅是邁入規模化的門檻。

如今放眼世界,全球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近2萬個,產能規模達1.23億立方米/日,解決了3億多人的用水問題。海水淡化已經在以色列、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家及中東地區大規模應用,其中以色列海水淡化水已占供水總量的70%-80%。國際上海水淡化呈規模化發展趨勢,50萬立方米/日及以上項目相繼建成落地。

縱觀國內,海水淡化利用規模小,僅占世界總產能的1%左右。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顯示,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而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僅有37個,2019年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最大規模為18萬噸/日。

規模經濟效益是海水淡化成本核心競爭力。百發二期建成后,青島海水淡化項目單體規模將突破20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項目,仍處于全國領跑的勢頭,但把目光放大,從世界來看,在海水淡化產業實現規模化上我們尚需“爬坡過坎”。

03

產業業風口正勁,青島“下一步”很關鍵

一直以來,淡化海水給人們的印象是成本昂貴,這也是制約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

說到成本,不得不提到16世紀英國女皇頒布的一道嘉獎令:誰能想出廉價的淡化海水的辦法,就可以得1萬英磅的獎賞。然而這道嘉獎令發布后的400年間,卻沒有人能拿到這筆獎金。原因只有一個,海水淡化的方法雖多,但耗費都比較高。

在我國海水淡化產業所面臨的多重制約因素中,技術并不是阻礙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從產業發展來看,主要存在兩大掣肘:一是很多地方沒有將海水淡化作為水資源戰略增量來布局,對企業支持力度較弱。二是海水淡化水沒有納入常規化政府補貼定價的水價體系,在價格上與自來水比處于劣勢,制約了大規模應用。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設備國產化程度提高、規模化應用以及產業鏈延伸,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呈不斷下降趨勢。例如2016年建成投產的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設計規模為10萬立方米/日,部分關鍵技術和設備實現國產化,售水價格僅為4.25元/立方米。與調引客水來比,具備了競爭優勢。這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后成本優勢更加突出。經測算,規模化海水淡化項目(30萬立方米/日以上)制水成本低于4元/立方米。考慮濃鹽水提溴、提鎂等增加的收益,海水淡化制水成本可低于3元/立方米;若配套建設自備電廠并享受水利設施同等政策,制水成本還可一降再降。

“青島具備海水淡化的先發優勢,關鍵是通過規模化應用帶動產業鏈發展,加大科技研發,努力實現設備國產化,成本將不再是限制因素。”青島水務集團董事長魏成吉表示。

從全球產業發展轉移角度看,海水淡化是伴隨著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迅速發展起來的,整體上分布于中東與美國,然后由于全球化帶來的國際分工,逐步向中國、新加坡、韓國轉移。而近年來,這一產業正在加速向國內轉移,尤其是國產海水淡化技術正在崛起。海水淡化廠建設及運營除能量回收裝置的核心技術及設備仍處于攻關階段,其他設備及反滲透膜等耗材均已實現國產化。

政策與市場雙重利好驅動,催暖了當下資本市場對海水淡化產業的預期行情,而等著“掘金者”們的,將是急邃增長的市場投資體量。全國海淡龍頭企業青島水務集團在核心裝備制造上開始落子布局,與行業領軍企業合作,投資2億元組建青水津膜高科技公司,開建年產200萬平方米海淡超濾膜項目,延伸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又依托青水津膜公司,開展海淡膜技術應用研發,不斷形成海淡裝備核心競爭力。還與多部門合作成立50億元魯信現代海洋產業基金,推動產融結合,擴大青島市海淡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海水淡化產業缺少“中國制造”的局面,正在改變。當然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不只是一道簡單的加法,在規模的疊加、技術的突破、鏈條的延伸之外,綜合施策才是王道。

業界普遍預測,隨著海水淡化產能日漸走高,僅就制造工程環節就可達到百億級別。海水淡化產業風口正勁,青島海淡的“下一步”顯得尤為關鍵。已經處于領先位置的青島,有實力謀求更高遠的未來。

作者|吳帥

最新評論

打開APP查看更多評論

精彩推薦

平度兩例感染者病毒來源確定!密接和次密接者三輪核酸檢測全為陰性

2021-01-23    青島新聞網綜合

韓世軍任即墨區委書記 此前任龍口市委書記

2021-01-23    青島新聞網綜合

霧氣不斷!青島氣溫持續升高 未來三天最高10℃左右

2021-01-23    青島日報

政協青島市李滄區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勝利閉幕

2021-01-23    青島新聞網

棲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最新進展:5中段井下10名礦工轉入恢復正常飲食階段

2021-01-23    大眾日報

深圳發現1例新冠肺炎核酸陽性人員

2021-01-23    深圳龍華融媒發布

硬核崗位來了!青鳥計劃云招聘會第二季崗位揭開神秘面紗

2021-01-23    青島共青團

一批涉疫奶棗流入!山東一地緊急尋找密接者的密接者

2021-01-23    齊魯晚報

查看更多

青島新聞APP

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洛宁县| 延长县| 浪卡子县| 文成县| 琼结县| 紫阳县| 商洛市| 铜山县| 民丰县| 通许县| 绥德县| 铜梁县| 比如县| 瑞昌市| 孟津县| 全椒县| 明星| 长兴县| 娄烦县| 蓬莱市| 廉江市| 南开区| 大同县| 大荔县| 富顺县| 四会市| 金溪县| 景谷| 南投县| 太白县| 夏河县| 乡城县| 翁牛特旗| 浙江省| 库尔勒市| 霞浦县| 翁源县| 丽水市| 谢通门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