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堅持志愿服務20年 他是青島版"朝陽群眾"
【青島新聞網原創】
(圖、文、視頻 | 孫志文)
“以前在工廠工作的時候,我以工廠為家,退休了以后,我以社區為家。家人給自己的家做服務,不是理所當然的嘛。”談起自己為何投身社區志愿服務工作,79歲的黃澤普一語中的。
黃澤普是李滄區滄口街道滄怡路社區的一位居民,曾是原青島拖拉機總廠的職工。退休以后,他主動報名做了一名社區志愿者。走街串巷進行巡邏、挨個門洞清除小廣告、發現安全隱患、解決家庭矛盾、遇到重要活動時還要執勤值班……這些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從2000年開始,黃澤普的志愿服務一干就是20年。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更是做起了社區的健康守門人,連續138天在防疫點站崗。消殺、測溫、防疫宣傳……哪樣工作做起來他都不含糊 。
不久前,他還被評為“滄口街道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
“服務群眾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8月初的一個上午,青島新聞網記者來到了位于滄怡路社區的黃澤普的家中。見到他時,老人正端坐在桌前寫志愿服務日記。每過一段時間,他都會將自己的志愿服務感受或學習體會寫到日記本上,這是他多年以來的習慣。
將記者迎進門后,黃澤普一邊招呼記者落座,一邊端來了茶水。面前的黃澤普笑容滿面、精神矍鑠、步態矯健,一點也不像步入耄耄之年的老人。用他的話講:“做志愿服務的人,越活越年輕?!?/p>
采訪過程,黃澤普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他曾在原青島拖拉機總廠工會任職,年輕時的工作就是服務群眾。為了看望患病的工人,已是三個孩子父親的他不得不帶著孩子去醫院探視;為了給廠里的工人做培訓,他經常準備到凌晨;哪個工人家里有困難,他也會第一時間出面幫忙解決。時間一長,他成了廠里雷鋒式的人物,深受大家愛戴。
退休以后,黃澤普也沒閑著,2000年,他成為了一名社區志愿者,把雷鋒精神帶到了滄怡路社區?!霸趶S里工作了34年,服務群眾已經成了我的習慣,與其在家閑著,不如出來發揮余熱”。
疫情期間站崗超過200小時
做志愿者以來,黃澤普每個周四都會按時去社區報到,然后在小區內進行常規的巡邏工作。趕上節會,基本上每天都要巡邏,每次巡邏4個小時,主要工作是發現問題、檢查問題,例如拉橫幅、貼小廣告等不文明現象出現時,他都會第一時間發現,然后聯系社區負責人處理。遇到其他緊急情況就打電話報警,他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情報。
長時間巡邏身體吃得消嗎?家人不擔心嗎?黃澤普笑著回答了記者的疑問:“要不然也得下樓散步,就相當于散步了。巡邏不僅能維護安全,還能鍛煉身體,兒女們看著我做得高興,也都支持?!?/p>
今年的疫情,給基層防控工作帶來了不小挑戰。為了協助基層工作人員抗擊疫情,黃澤普(左)從1月26日就開始以志愿者的身份參加到社區防控工作中。從站崗測溫,到消毒殺菌,只要是能勝任的工作,他都親力親為。
說起黃澤普,滄怡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孫淑臻形容他是“抗疫志愿者里的勞模”:“像黃大叔這樣的志愿者年紀大了,考慮到身體健康,我們不安排天天執勤,所以安排他們執兩天休兩天。即使這樣,黃大叔一有時間還是要來崗上轉轉,看看有什么能幫忙的。”
就這樣,黃澤普從1月26日一直執勤到6月11日,在防控一線整整奮斗了138天,守護防控崗超過200個小時。
“看到社區一片和諧,我心里高興”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边@是黃澤普志愿服務20年來的真實寫照。多年來,黃澤普并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表揚,他認為,他只是在為社區這個大家庭的和諧做該做的事情。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中有外地回青的務工人員需要居家隔離,作為抗疫志愿者,黃澤普主動承擔起了自己所在單元的居家隔離照護工作?;蚴菐兔徺I生活必需品,或是協助工作人員處理垃圾,有時碰到不配合的居民,他也會主動勸說。
疫情平穩后,被他關照過的住戶見到他都主動打招呼,還有鄰居專程上門道謝。看著大伙兒熱情的笑臉,黃澤普倍感欣慰:“社區一片和諧,我心里真的很高興”。
他告訴記者,如果沒有疫情期間的互幫互助,沒有志愿者的貼心服務,即使住在同一棟樓里,新鄰居之間碰面,還是一臉陌生。
如同北京的“朝陽群眾”、“西城大媽”,在青島,像黃澤普一樣退休后投身社區治理的志愿者不勝枚舉,他們組成了一支又一支咱青島自己的群防群治隊伍。通過志愿服務,他們深度參與到了社會治安管理中,為社區的和諧美好、區域的安全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這里,讓我們向青島版“朝陽群眾”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