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狩獵者”到“守護神” 年近六旬他用生命守護嶗山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宋波鴻)
青島有一群人,一旦求救信號發出,他們就會第一時間沖進深山,披荊斬棘搜尋救人。他們堪稱青島這座城市的護衛隊,被嶗山驢友稱為“嶗山守護神”。
58歲的王國平,昵稱“道哥”,就是其中一員。近日,這位年近六旬的救援“后浪”,接受青島新聞網記者的專訪,講述他的救援工作。
待命
王國平生長在山里,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無所不知,從小就是一位狩獵高手。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生命平等、敬畏自然的理念逐漸滲透進社會的各個角落,王國平也從一名狩獵者逐步變成了一名嶗山的環保達人,常年奔走于嶗山的每一道溝川、每一道坎梁。他喜歡嶗山,呵護嶗山里的一草一木,也喜歡幫助那些在山里受困遇險的人。
201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加入了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雖然已年近六旬,但卻逐步成為了救援隊里當之無愧的“后浪”。2019年的救援任務,幾乎都有他的身影。在此之前,王國平曾是一名安保員,因為喜歡爬浮山而結識了紅十字藍天救援隊。他說,“我們救援隊可以說是全國頂尖的,加入這樣的組織,我很榮幸。用我的經驗和知識,來守護這座城市的安全,我感到很榮耀。”
嶗山的美,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呈現,吸引著戶外愛好者蜂擁而至,隨之而來的是意外事故的增加。每年的旺季來臨,也讓藍天救援隊的成員更加忙碌起來。作為隊里的搜救犬訓導員,王國平常年駐守基地,擔負著搜救犬的訓導喂養任務。他24小時待命,只要有救援任務,他總是帶著搜救犬第一時間出現在事發現場。
王國平介紹,“每天的工作內容,都是需要隨時等待候命。在大河東站點,我們還有六只搜救犬,我們每天都要訓練它們。”因為總上嶗山進行搜救,所以王國平幾乎熟悉嶗山的每一道溝溝坎坎。
定位
“包括嶗山、浮山,我們都太熟悉了,尤其那些驢友們喜歡爬的野路子,我們特別熟悉。有時候,僅僅需要一張照片,或者一個定位,我們就能知道他在哪。也會為我們的救援任務,節省寶貴的時間。”王國平介紹。
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務,王國平幾乎都要參加,“年頭長了,就對嶗山南線景區十分熟悉,甚至了如指掌。比如現在一到旺季,驢友增多了,我們的救援任務也會相應增多。尤其在防護期,幾乎天天都有,所以我們也要隨時待命。這個季節,山里有蛇出沒,有時候驢友上山,會被蛇咬到或者困住,我們就需要出動去實施救援。”
“我對嶗山、浮山的熟悉程度,可以說看到一塊大石頭,就能判斷出在哪個位置。這兩座山上的所有小路,我都走過。也許是之前總爬山,掌握了,有的也是加入救援隊之后,每天都上山救援之后熟悉了。”王國平說。
王國平回憶起之前的一次難度較大的救援任務。有一位驢友被困浮山上,接到救援任務之后,王國平給那位被困驢友打了23個電話,定位他的具體位置。“打了那么多電話,可就是說不清楚具體位置。最后,剛好天上有一架飛機飛過,被困者說飛機正經過自己頭頂上方,這才能夠逐步定位到他的具體位置,最后終于在一個石縫里找到了他。”
搜救
搜救被困者,其實就像與時間賽跑,通常接到指令,到出發救人,再到最終找到被困者,王國平和他的救援隊隊友們,曾經最快經歷半小時,最長則有15個小時。搜救工作,分成搜尋和救援。定位尋找是前期工作,那么救援就成了后續工作,兩方面工作都非常重要并且關鍵。
去年9月7日的一次救援任務,也讓王國平印象頗深,有一位52歲男性驢友在嶗山腹地迷路,下方是河谷懸崖無法脫困,請求救援。迷路被困人員,是有著多年登山經歷的戶外愛好者,因想追隨其他戶外登山隊而走入山谷中的季節河河道,被困于巨石之上,上下均為圓滑高聳巨石,不得已撥打110請求救援。
經對求助者的登山地點及行走選路以及求助者提供的地貌特征分析研判,王國平確認其被困地點在嶗山南麓的煙袋鍋與先天庵之間的嶗山腹地。此處遠離正常線路,植被茂密,且有多道懸崖峭壁,救援難度很大。
在搜救犬的引領下,當天夜里11點鐘到達求助者附近500米處,但中間隔著山谷,很難接近。整個救援過程,從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清晨,前后經歷了十多個小時。王國平回憶那次救援,自己從家里出發,到進山找人走了16公里,再到下山16公里,一次救援,他走了有30多公里的山路。
“每一分鐘都很關鍵,有時候情況危急,被困者無法呼吸或者缺水,都有可能出現危險。搜尋是一個過程,我們找到他,再到對他實施救援,所以我們經常都是需要帶著擔架上山搜尋救人的。定位他,找到他之后,有時候被困者無法行走下山,我們還需要把他放上擔架,給他抬下山。”王國平說。抬下山的過程,其實要比搜尋過程更加困難。本身高山之上,能下腳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再加上還需要抬著擔架運送被困者,整個過程就難上加難。
受傷
每到夏日時節,需要走山上的夜路。因為草都長起來了,很不容易判斷下面正常的地勢和地形。“深了淺了,總容易崴到腳,也很容易受傷。”王國平介紹。“我們雖然沒有什么大傷,但救援過程中,難免被樹枝刮傷擦傷,手臂腿被樹枝刮出血,這都是常有的事。”
王國平介紹,“救援隊員進行搜救工作,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安全,不能給救援工作添亂。另外,我們每周也都會組織相應的救援學習,每周進行訓練。”從使用無線電,到醫護工作等救援工作中的項目,每周的培訓課中,都需要一步步考核。
“不過受傷,也不是最難的問題。我之前還遇到那種被困者,我們找了一晚上,沒找著。結果下山的時候,她女兒告訴我們,她已經自己走下山了,都入住山下的酒店休息了,害我們白費了不少功夫。”王國平說。
作為一名紅十字志愿者,王國平始終牢記紅十字的使命,踐行紅十字的原則,用樸實的行動傳遞著愛與溫暖。生命至上,救援不止。
今后的路,依然布滿荊棘和挑戰。王國平表示,要把每一個困難都當成考驗,每一次救援,都全力以赴。要舍得,舍得時間、金錢、精力,以奉獻換取快樂。要甘于寂寞,堅守這樣一個行善修身之路,堅守這樣一份情懷至上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