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奏響"黃河大合唱" 東西互濟共促"雙循環"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丁淑華)
8月8日上午,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舉行。會議邀請沿黃九省(區)省會(首府)城市、膠東經濟圈五市以及部分陸港企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圍繞“東西互濟、陸海聯動、開放協作、共促‘雙循環’”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同推動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東風浩蕩,扶搖直上。“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后,蜿蜒五千公里橫貫九省的黃河流域搶抓機遇,預備好奏響新時代浪潮下的“黃河大合唱”。
大河奔涌,潮起揚帆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指示,是深刻把握發展規律、敏銳洞察歷史大勢、主動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研討會上發言。
理解“國內國外雙循環”戰略格局,要先弄懂這些問題。
什么是“雙循環”?簡單地說就是從改革開放以來主攻的“外向型經濟”轉向兼顧國內市場,其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講的就是做好中國14億人現代化消費的文章。這一戰略格局的提出,就是抓住了中國當前和未來經濟增長動力、增長領域和增長點所在,當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在中國大地上碰撞,將釋放出巨大規模的“消費紅利”。
為何在此時提出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今年以來,因疫情沖擊導致生產停頓、供應鏈斷裂,全球經濟進入低迷期,與此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更加劇了全球化逆流。風云動蕩的國際環境下,掌握擁有主動權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發展路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大循環”和“雙循環”所探索的就是這一路徑。
山東省在這一戰略格局中承擔了怎樣的角色?山東是經濟大省、海洋大省,是黃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作為“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和節點,溝通陸海、聯動內外的作用更加突出。打造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國際互聯互通大通道,發揮山東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開放優勢,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是打造“雙循環”格局賦予山東省的時代使命。
而站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自然成為了這場“大合唱”的領唱者。以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為契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戰略疊加優勢,進一步統籌開放資源,放大平臺優勢,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注入源頭活水。
九省聯動,大有可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大會上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圖騰。黃河猶如一條巨龍,將由潛龍在淵變成飛龍在天,黃河的崛起意味著中華民族的真正崛起。
九省區聯動發展,對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就此,陳文玲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聯動。
河海聯動。與長江相比,目前黃河通航條件相對較弱,按照規劃,黃河或許能成為繼長江之后又一條“黃金水道”。那時,將與下游的山東省超過3000公里海岸線和多個優良港口優勢連接,形成更為緊密的河海聯動航運。
陸海聯動。充分利用兩條絲綢之路的優勢,將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建成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連接點、轉換帶、轉換橋。
陸海空網聯動。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好網上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通過網上軟連通的規則先行,使陸海聯動不僅是基礎設施的修建,而是達到網絡信息連通、數據連通。
黃河流域重點城市攜手建設聯動。鄭州已是中國最大的國際空運物流中心,蘭州是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門戶,成都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銀川是連通阿拉伯世界的大門,西安正在打造創新之都……黃河流域九省區重點城市都有重要戰略支撐,所有這些支撐協同發力,將變成更為重要的戰略支點。
與國內承載國家戰略的重要區域聯動。比如,海南自由貿易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還有21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69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都要形成連接,形成借鑒,形成融合,形成集成創新,形成新的開放創新。
從數據上看,今年1至7月,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山西、陜西、河南和山東九個沿黃省區,外貿進出口總值2.22萬億元,占全國外貿總值的13%,外貿增速高出全國平均增速5.3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了這一區域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潛力很大,”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說。
同樣,黃河流域九省區人口超過4億,占全國總人口30%以上,廣闊的內需市場大有可為。棗莊市商務局局長岳增波接受采訪時表示,棗莊位于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腹地人口眾多,是開拓國內市場的最佳城市之一。經由陸海聯動,棗莊在全國開創了內陸港特殊海關監管模式,岳增波說,“我們和青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方面互補性非常強,可以共同‘買全球、賣全球’。”
港口為龍頭,打造產業走廊
港口在第一輪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輪的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之下,港口依然是重要的戰略支點。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表示,依托港口國際國內雙向輻射的物流環境,打造雙向輻射的產業走廊,帶動內陸地區的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空間布局的重構、產業組織方式的重構和價值創造的重構。
這樣一來,港口要從傳統的“港口+臨港”產業轉成以港口為支撐的內需消費產業組織平臺。作為國家級物流樞紐的山東港口集團,成為了港口轉型先行者,在這里制造要素、商貿要素、消費要素實現有機對接。
商貿要素方面,山東港口打破國外港口業務壟斷,實現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原油國際中轉、保稅船供油、保稅原油期貨等業務新突破;成功落地“保稅現貨質押融資”、“電子倉單質押融資”創新試點,提供系列特色融資等綜合服務,打造山東港口多元服務的全新引擎。
青島海關關長、黨委書記賀水山和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共同為“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揭牌。
在消費要素方面,7月31日,青島啟動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建設,打造面向山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生活消費品集散中心。依托山東港口國際港航資源和青島區位優勢,在臨沂、日照、即墨等地建設分撥基地,開展生活消費品保稅倉儲等業務。以“濟南、青島雙中心,沿黃河多基地”為布局,建設具有國際特色的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先行區,全面開展生活消費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冷鮮銷售、貿易金融、電商服務等業務,完善生活資料供應生態鏈。
在目前國內各大港口均以生產資料港為主的發展背景下,建設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是山東港口主動向生產生活資料港轉型的關鍵之舉,也是青島瞄準建設國際國內低成本、高效率生活資料物流大通道,打造雙向輻射產業走廊的良好開端。
順勢而為,山東港口發布了6項進口生活消費品港口服務政策,與中遠海運、馬士基、海豐國際等合作伙伴簽署9項戰略合作協議。業內巨頭紛紛加碼,看中的是這個黃河流域龍頭省區的巨大市場、口岸、物流等疊加優勢。
東西互濟、開放協作,陸海聯動,港口轉型,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浪潮之下,黃河九省邁出了聲勢浩蕩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省市之間加強合作溝通,采用科學打法,發起全面攻勢,共同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