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版山東百強民企來了 青島上榜數量猛增五成 一年間發生了什么?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青島民營經濟一直存在“不夠強、不夠新”的問題,但就在不經意間,一些積極的變化已經發生。
7月20日,山東省工商聯等部門公示了“2020年山東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青建集團、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等12家青島民營企業上榜,上榜數量較上年(8家)同比猛增50%,占全省的比重超過1/9。
透過這份榜單更可以看到青島民營經濟過去一年的趨勢性特征:
民營企業的活力正在釋放,規模和質量穩步增長。
1
數量位次雙提升
從往年情況來看,山東民企百強營業收入入圍門檻在100億元以上。青島12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到2843.24億元,較上年增加248.89億元,同比增長9.59%。
與2019年相比,今年榜單出現了4家新面孔,分別為青島京東昌益得貿易有限公司(61)、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9)、中啟膠建集團有限公司(80)、青島瑞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99),反映青島民營大企業規模持續壯大的態勢。
其他8家上榜企業排名位次較去年全部提升,展現了民企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充沛的活力。其中,排名最高的青建集團股份公司(9)上升3個位次,山東新希望六和集團有限公司(26)上升6位;新華錦集團有限公司(30)上升7個位次;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上升13個位次;青島世紀瑞豐集團有限公司(54)上升5個位次;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74)上升6位;榮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84)上升14位,是上升幅度最大的民企;即發集團有限公司(92)上升2位。
2
4個新面孔都是誰
值得一提的是,4個新面孔中3個都屬于房屋建筑行業。
其中,位于西海岸新區的瑞源工程集團可謂最大的黑馬。在2019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中,排名21的瑞源工程營收在56億左右,而按照山東民企百強營業收入入圍門檻100億元計算,短短一年時間瑞源工程的業績幾乎翻番。瑞源工程涉及領域眾多,包括房地產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健康醫療、養老服務、現代金融、教育、農業機械制造、汽車銷售與維修、酒店餐飲、生態農業、港口物流等領域,現有子公司38個、上市(新三板)企業2個、省級技術中心1個。
中青建安建設集團是市北區一家集房建總承包、房地產開發、裝飾裝修、建筑設計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建設產業集團,位列山東省建筑業30強第9位,青島市民企百強第9位,承建了國家深海基地(蛟龍號母港)、青島地鐵2號線項目、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山航基地(一期)輔助生產辦公區工程等項目。
中啟膠建集團扎根膠州,歷史可回溯至1949年,現下轄十個建筑分公司及安裝、市政、裝飾、鋼結構、商品混凝土等專業公司,市場范圍遍及全國大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柬埔寨、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青島京東昌益得貿易有限公司位于膠州,是京東集團旗下負責山東省區B2C銷售的一家全資電子商務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京東集團在膠州投資20億建設了山東最大電商物流集散中心,即京東亞洲一號青島物流園。
3
管中窺不足
仔細研讀這份榜單,也可以看到青島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站在全省看,青島上榜民企數量(12)僅次于東營(17)和濰坊(15),差距不斷縮小,呈現加速追趕的勢頭。
但從產業結構來看,入圍百強榜單的青島民企仍以傳統產業為主,5家為建筑業,其余布局在批發零售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紡織服裝業等。當然,這也是山東民營經濟的共性,大型民營企業幾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鋼鐵、電解鋁、紡織等傳統經濟領域,大而不新。
倘若與上海、杭州、深圳相比,這樣的結構性差距就更為明顯:沒有民營金融業巨頭,沒有大型民營互聯網公司,沒有民營先進制造業龍頭……在醫養健康等現代服務業以及計算機通信、新材料、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青島也少有頂天立地的民營企業。
今天同步公示的2020年山東省“十強產業”民營企業10強榜單中,表現得更直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0強、新材料產業10強、醫養健康產業10強,青島均只有1家民企上榜;高端裝備產業10強上榜企業甚至為零。最讓青島最引以為傲的海洋產業,僅有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英豪海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3家上榜,在數量上與濰坊持平。
這樣的局面是長期形成的。一方面或許與傳統產業路徑依賴有關,民營企業對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轉型“有心無力”;另一方面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還有待提升,尤其是新興領域的中小微企業面臨融資、土地、人才等突出問題。青島英豪集團負責人多年前曾這樣感慨:集團80%以上的產業布局在省外城市,原因與各地政策、營商環境有很大關系,在青島的痛點主要是投資回報效率比較低。
4
變化正在發生……
實際上,對民營經濟不夠強的短板,青島一直有清醒的認識。
從去年以來,以壯大民營經濟攻勢為抓手,青島著力實施“十強”領軍民營企業培育行動,建立大企業直通車服務機制,全力支持領軍企業進入山東民營企業1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行列。
具體到如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青島開全國之先河,實行“頂格傾聽”,由企業唱“主角”,政府部門給企業當“場務”,率先出臺支持民營企業創意創新的工作實施方案,多維度多場景助推民營企業家創意創新。偉東集團、中特科技、雷神科技、易邦生物、云路先進材料、乾運高科等先后通過創意會的形式,大膽發出自己對產業集群的構想,打造百億千億的產業集群。其中進度最快的偉東集團項目已經落地。
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對萬名企業家進行資本市場的知識培訓,吸納具有平臺性質的行業頭部企業和企業平臺,10萬套人才公寓吸引年輕人扎根青島……作為城市中的“獨角獸”,青島還從資本、平臺、人才等維度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解決它們發展的后顧之憂。
這短短一年的變化體現在,不只有更多龍頭民企入圍山東百強,作為后備力量的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瞪羚、獨角獸等新銳企業也快速成長。2019年,青島5家企業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20家企業獲評省瞪羚企業,累計達到30家;2家企業獲評省獨角獸企業,累計達到3家;6家企業入選《2019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發展報告》榜單,數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國城市第七。
另一組數字更直觀反映了民營經濟的良好趨勢。2019年,青島民間投資增長20.9%,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52.5%;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1.5%,占全市比重59.6%,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吸納就業60.96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1.81%;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近151.2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7.86%,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609戶,創業密度僅次于深圳(2457戶/萬人)、西安(2129戶/萬人)、南京(1616戶/萬人),居副省級城市第四位。
每個民營大企業都曾經是中小微企業,它們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堅持耕耘,給予充分的陽光雨露,這些民營經濟的種子就一定會更快地發芽生根長成參天大樹。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榜單上將出現更多青島民企的身影。